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肺静脉前庭(PVO)和左房(LA)内连续碎裂电位(CFEAs)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入选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依房颤节律分为阵发性房颤(PAF)组与持续性房颤(PeAF)组,每组各12例,根据距离肺静脉口远近,将肺静脉分成距肺静脉5~10 mm(Ⅰ区)与10~20 mm(Ⅱ区)两区。在房颤时,应用EnSite NavX标测系统高密度标测PVO和LA,比较两组平均CFE值(碎裂间期)≤70ms的CFAEs的电生理特点。结果①PeAF组LA内径大于PAF组(P<0.05),PAF组LA后壁CFAES分布比例最低,顶部最高,PeAF组前后壁最低,左心耳最高;PAF组PVO较LA高(P<0.05),PeAF组PVO和LA无差异。②两组间总PVO区域连续CFAEs比例无差异,PeAF组LA明显高于PAF组(P<0.05),PAF左下PVO连续CFAEs分布比例高于PeAF(P=0.02),另三支PVO无明显差别。除顶部PAF组连续CFAEs分布高于PeAF组(P=0.02)外,PeAF组下壁、左心耳及二尖瓣环均显著高于PAF组(P均<0.001)。③PAF组各支Ⅰ区连续CFAEs分布高于Ⅱ区(P<0.05),PeAF组左下PVOⅠ区高于Ⅱ区(P<0.05),右上PVOⅡ区高于Ⅰ区(P<0.05),另两支PVO无差异。④PAF组PVO平均CFE明显低于LA(P<0.0001),PeAF组两区域及两组间PVO则无差异;PeAF组LA平均CFE值较低,连续CFAEs数量较多,房颤周长较短。结论 LA电解剖重构在房颤维持中起重要作用,PeAF LA内连续CFAEs分布较PAF广泛,碎裂程度更高,房颤周长较短。PVO绝大多数连续CFAEs位于5~10 mm区域。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表现为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可引起多种恶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致患者突发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对于先天性LQTS,可以通过肾上腺素负荷试验明确其基因型,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TdP发生的目的。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就先天性LQTS的诊断与TdP急性期治疗与慢性期预防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液内部成分对成人全血细胞介电谱特性的影响。方法在0.01—110MHz频率范围,利用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50个正常健康人血液样本的交流阻抗,通过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频谱、电导率虚部频谱和损耗角正切频谱的数据分析,建立正常健康人全血细胞电生理的频率特性;同时检测红细胞比容、血沉、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一二聚体指标,用多元回归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实验指标对全血细胞介电谱特性的影响。结果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沉与电导率低频极限值呈正相关(r=0.412,P=0.02),与最大电导率虚部负相关(r=-0.410,P=0.048),与电导率高频极限值正相关(r=0.435,P=0.02);红细胞比容是影响全血细胞介电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介电常数低频极限值、电导率松弛强度、介电损耗因子、电导率虚部及损耗角正切与红细胞比容呈正相关,介电常数高频极限值、电导率低频极限值、电导率高频极限值与红细胞比容负相关,血糖与介电常数高频极限值负相关而与电导率松弛强度正相关。结论血液内部成分对全血细胞介电特性有影响,其中红细胞比容是影响全血介电特性最主要的因素,血糖对全血介电参数亦有一定的影响;血沉与部分介电参数呈线性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环肺静脉消融(CPVI)联合连续心房碎裂电位(CFAE)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64例经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心房颤动(PeAF)患者,CPVI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A 组)及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 组),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左心房连续CFAE(CFE-mean≤70ms)标测与消融后,分为转复窦性心律组(B1 组)与未转复窦性心律组(B2 组).两者终点分别为消除所有肺静脉电位与连续CFAE 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 A 组年龄、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手术前后心房颤动周长(AFCL)明显高于B 组(P<0.05).B1 组术前LAD、LVEDD 及手术前后AFCL 明显高于B2 组(P<0.05).A 组15 例(23%)与B1组21 例(45%)直接转复为窦性心律,B1组患者中3 例(6%)二尖瓣峡部依赖与2 例(4%)三尖瓣峡部依赖心房扑动经线性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1 例(2%)二尖瓣环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28 例(57%)维持心房颤动患者行体外直流电复律成功.随访(5.8±2.3)个月,36 例(56%)维持窦性心律,A 组发生3 例(20%)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明显低于B 组25例患者(51%,P<0.01).B1组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动过速,低于B2组患者(33%、64%,P<0.01).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CPVI 联合连续CFAE 指导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有效安全,CPVI及CFAE消融对于心房电解剖重构程度较低患者的消融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 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室上速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右侧旁道,4例左侧旁道及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标测时间及放电时间分别(75.9±15.6)min、(37.2±7.6)min及(6.4±1.2)min,CS放置时间(22.2±5.2)min,X射线透视时间0 s。随访(8.2±2.5)个月,无一例复发,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EnSite NavX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脉冲消融系统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21年3月至7月于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中心(9例)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8例)住院接受脉冲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观察安全性、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结果。本研究为单组患者可行性及安全性观察,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描述研究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决奈达隆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空白期应用的真实世界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间在各合作中心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50例,空白期予口服决奈达隆片,每次400 mg,早晚各1次,持续3个月。术后3个月±14 d至门诊随访,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经胸心脏彩超、肝功能、肾功能等,记录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术后用药3个月时患者的心率、PR间期及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变化,QTc间期延长[(434.0±29.2) ms vs.(443.5±31.8) ms, P=0.017],左房内径[(40.6±6.5) mm vs.(38.4±6.0) mm, P=0.007]及左室舒张末内径[(47.9±4.3)mm vs.(46.4±5.1) mm, P=0.012]减小。6例患者空白期内停药,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显著心动过缓2例、QTc间期显著延长1例及消化系统症状2例。未出现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的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复合终点。术后随访3个月时,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85.3%(128/150)。结论 决奈达隆在心...  相似文献   
8.
传统二维及三维接触标测下右侧旁路消融的成功率相对较低(67%-100%),复发率相对较高(9%~16.7%),可能与右侧旁路及周围组织特殊解剖学结构导致标测误差及消融导管贴靠不良有关。非接触式标测系统可在单个心动周期内同时超高密度采集心内膜电位,便于快速高效地处理机制复杂的心律失常。本文介绍1例间歇性B型预激综合征右侧旁路患者经传统标测消融治疗失败后应用非接触标测系统成功精确定位且消融的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对心房颤动(AF)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AF-TCM)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伴AF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AF合并IDCM患者,将随访终点1年时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分为2组,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正常(>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化疗法对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术后造影剂相关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82例接受320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分为无水化护理组、常规水化护理组和强化水化护理组,记录手术当天24h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入量和尿量,检测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术前当天、检查术后第2天、第3天血浆肌酐水平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并比较3组差异。结果无水化护理组与常规水化护理组及强化水化护理组;常规水化护理组与强化水化护理组之间手术当天24h、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天入量和出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术前3组血浆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在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术后第2天及第3天比较,无水化护理组与常规水化护理组及强化水化护理组之间血浆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而常规水化护理组与强化水化护理组之间血浆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水化即能有效降低320排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技术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