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人单酰基甘油脂肪酶(human monoacylglycerol lipase,MAGL)是一类促进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丝氨酸水解酶,是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为了建立高通量的MAGL抑制剂筛选模型,本研究对人MAGL进行了基因克隆、体外重组表达、纯化以及活性研究。方法通过RT-PCR方法从人脑总RNA中扩增人MAGL基因,并将该基因克隆入pET28a(+)表达载体。将重组蛋白在E.coli BL21(DE3)宿主菌中通过1mmol/L 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SDS-PAGE进行分析。以7-hydroxycoumarinyl arachidonate(7-HAC)为荧光底物进行酶的活性测定。结果成功扩增出人MAGL基因,并构建了pET28a-MAGL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重组人MAGL蛋白在宿主菌中的表达量可达菌体总蛋白量的25%,经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大于90%,其比活力达到7900IU/mg,,较纯化前提高了23倍。酶活性分析结果证明重组表达并纯化的蛋白具有单酰基甘油脂肪酶活性,另外,利用已知的MAGL抑制剂N-arachidonylmaleimide(NAM)对该酶表现出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为0.53μmol/L。结论本研究成功利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体系重组表达并纯化了人单酰基甘油脂肪酶,为建立以MAGL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尹容駪 《天津中医药》2010,27(3):259-260
舍岩针法选用五输穴以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简要介绍了舍岩针法的起源与历史,理论基础及选穴原则。  相似文献   
3.
舍岩针法选用五输穴以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简要介绍了舍岩针法的起源与历史,理论基础及选穴原则。  相似文献   
4.
心脏伤常是致命的伤,救治不及时存活的病例不多见,我院1989年6月成功地抢救1例心脏裂伤,室间隔穿孔,肺动脉瓣损伤,肺裂伤的危重病人,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24岁。被尖刀刺入心前区4刀,15分钟后抬入急诊室。检查:神志昏迷,面色苍白,四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门脉高压症的重度肝硬化肝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48例合并门脉高压症重度肝硬化肝癌在肿瘤TNM临床分期 (CTNM)诊断的基础上 ,分别采用联合切除手术治疗、姑息切除术后插管化疗、肝动脉介入治疗及全身化疗等不同治疗方法。结果 经上述多途径分类治疗后 ,48例均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尤其是 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巨大重度肝硬化肝癌患者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后 ,获得再手术机会成为一个有希望的治疗模式。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仍居各种疗法之冠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重度肝硬化肝癌 ,肝动脉介入治疗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牛磺酸镁配合物(taurine magnesium coordi-nation compound,TMCC)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异常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逆行主动脉灌流酶溶液消化法急性分离大鼠单个心肌细胞,在电压钳模式下,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TMCC对正常细胞和不同浓度TMCC及胺碘酮对缺氧/复氧模型细胞内向整流钾通道电流Ik1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TMCC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的Ik1无明显性影响。缺氧/复氧能使Ik1内向电流峰值从(-13.05±1.43)pA.pF-1降至(-6.94±0.59)pA.pF-1(n=6,P<0.01),内向电流曲线上移。与缺氧/复氧组相比,TMCC(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内向电流峰值分别恢复为(-7.21±0.79)pA.pF-1、(-7.28±0.22)pA.pF-1、(-10.96±0.78)pA.pF-1(n=6,P<0.01),24.24μmol.L-1胺碘酮使其恢复为(-8.80±0.97)pA.pF-1。TMCC(100、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均可使上移的内向电流曲线下移。缺氧/复氧使大鼠心肌细胞Ik1外向电流峰值从(2.43±0.32)pA.pF-1降至(1.31±0.28)pA.pF-1,I-V曲线下移。与缺氧/复氧组相比,TMCC(100、200、400μmol.L-1)可使减小的外向电流分别恢复为(0.90±0.14)pA.pF-1、(1.84±0.46)pA.pF-1、(2.36±0.40)pA.pF-1、24.24μmol.L-1胺碘酮使其恢复为(2.16±0.69)pA.pF-1。TMCC(100、200、400μmol.L-1)和胺碘酮均可使下移的外向电流曲线上移。结论 TMCC对正常心肌细胞Ik1无影响,但能恢复缺氧/复氧减小的Ik1内向电流和外向电流峰值。提示TMCC对Ik1的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吴红  丛恬駪  何海燕  康毅  尹永强  娄建石 《中草药》2014,45(16):2370-2374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对正常大鼠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心肌细胞及抗心律失常的离子机制。方法大鼠ig给予300 mg/kg薯蓣皂苷,2次/d,连续4 d,末次给药后1 h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分离得含药血清;采用酶解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1、10、100μL)分别对大鼠正常心室肌细胞INa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含药血清1、10、100μL均使I-V曲线下移,内向电流增加;1μL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使INa峰值增大,而10、100μL的薯蓣皂苷含药血清使INa峰值由(-52.10±3.80)pA/pF变为(-76.44±4.09)pA/pF和(-81.96±4.70)pA/pF(P<0.01),呈剂量依赖性。1、10、100μL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剂量依赖性加速钠离子通道激活过程,半数稳态激活电压分别由(-57.69±1.86)mV变为(-59.71±2.57)、(-66.56±1.32)(P<0.01)、(-68.52±3.91)mV(P<0.01),但对失活过程无明显影响。1、10、100μL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剂量依赖性加速钠离子通道的复活过程,拟合复活曲线τ值由(150.73±21.49)ms分别变为(143.19±13.88)、(84.83±18.03)(P<0.01)、(80.63±13.89)ms(P<0.01)。结论薯蓣皂苷含药血清通过加快激活过程及复活过程促进钠离子的内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