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817年巴金森第一次提出“巴金森病”以来,因其病因学研究长期裹足不前,而难以制订更好的防治措施。近十年来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几种不同的学说。尤其是神经毒素学说的提出和获得了实验室研究的证实,更大大促进了该病的病因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报道6例变形性肌张力不全病人,均在30~60岁之间发病,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出血后0.5~4年(平均2年)出现变形性肌张力不全症状,可影响偏身躯体、单侧上或下肢,也可只影响指、趾。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其机理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改善微循环对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例Bell麻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例,基础治疗 盐酸丁咯地尔;对照组6例,只作基础治疗.采用瞬目反射(BR)这一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为观察指标来观察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盐酸丁咯地尔对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Bell麻痹患者的BR的(R1、R2)波潜伏期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善微循环可减轻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环磷酰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免疫抑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4-VO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观察环磷酰胺预治疗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海马CA1区的计量病理,海马区内二醛含量和Na^+,N^+-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治疗组大鼠外周血内白细胞数明显降低,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增加,结论 环磷酰胺可AT酶活性升高而MD芩明显减低。结论 环磷酰胺可减轻大鼠离缺血再灌流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GM1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别给予试验组(n=67)和对照组(n=70)病人国产和进口GM1注射液100 mg,iv,qd,连续使用14 d。结果:国产及进口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值及变化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没有临床意义。结论:国产GM1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禹玲  张弛  万琪 《江苏医药》2008,34(4):429
脑血管造影术是用于脑血管形态和功能检查的技术.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对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DSA),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中,男24例,女孩31例,年龄19~88岁,中位年龄57.3岁.  相似文献   
7.
脑型并殖吸虫病是颅内感染卫氏并殖吸虫或斯氏并殖吸虫引起的疾病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较大 ,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其早期影像学特点 ,作者回顾分析了 8例患者的CT和磁共振 (MRI)资料 ,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及方法8例患者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6~ 13岁 ,居住陕西省 (5例 )及河南省 (3例 )。 5例有食石蟹史。 2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 ,6例皮内试验及ELISA阳性。 3例有皮下游走性结节。 2例脑脊液嗜酸粒细胞增高。肺部均无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或偏瘫。 8例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炎性介质(IM)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诱发偏头痛反复发作,运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节小直径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钾电流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5只,分为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生理盐水组和IM+CGRP组(大鼠硬脑膜上埋置PE-10管,连续7 d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和IM+CGRP)。用Von Frey毛测定大鼠眶周皮肤机械痛阈。在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小直径神经元上,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延迟外向钾电流(IK)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A)的变化。结果给药7 d后,IM+CGRP组大鼠的眶周机械痛阈明显降低,生理盐水组眶周机械痛阈无明显改变。生理盐水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上总钾电流、IK、IA与空白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M+CGRP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膜上总钾电流、IK、IA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减小。结论 IM和CGRP诱发偏头痛反复发作模型大鼠的三叉神经节中急性分离神经元的IK和IA明显降低,提示电压门控性钾通道可能参与了外周机械痛阈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胚胎、新生以及成年小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分化条件,并比较其体外增殖和分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2/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取孕14d小鼠、出生24h内的新生小鼠和4月龄的成年小鼠各1只用于实验。①神经干细胞的原代培养:分别将孕14d小鼠、新生小鼠和成年小鼠处死后取出纹状体组织,轻轻吹打制成单个细胞悬液,接种于无血清的D/F12培养基中,每六七天机械分离克隆传代1次。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采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神经干细胞单克隆,继续培养得到大量来自单个细胞的亚克隆。对神经球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③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比较胚胎鼠、新生鼠及成年小鼠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①成功地从胚胎鼠、新生鼠以及成年小鼠的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②胚胎鼠、新生鼠及成年小鼠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均为7%~11%,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的比例均为76%~8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1)。③与成年小鼠比较,胚胎鼠和新生鼠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旺盛(P<0.01),而胚胎鼠和新生鼠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随着小鼠年龄的增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减弱,但仍保持着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子细胞的能力。胚胎和新生鼠源性的神经干细胞均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为寻找理想的移植细胞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鼠类缺血/再灌注状态下神经细胞质内游离钙离子及细胞活性变化,探讨氟桂利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治疗意义。 方法 采用原代神经元培养法,建立类缺血/再灌注小鼠皮质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的小鼠脑细胞分为实验组(给予类缺血/再灌注处理),药物干预组(类缺血/再灌注处理+氟桂利嗪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30min、1h、2h、3h检测细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至2 h检测钙离子浓度,实验组与药物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至再灌注3 h,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再灌注30min至2 h检测细胞吸光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到再灌注3 h,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氟桂利嗪可明显抑制类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皮质神经细胞质内钙离子的升高,减轻由此引发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