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经心电图或运动心电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或I检测,SPECT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同意接受CAG及PCI的患者共200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90例及经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组110例,对比其手术成功率、血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组血管穿刺并发症减少及住院日数减少,与经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血管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治疗是有效、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败血症因其病情复杂,并发症多而治疗较棘手,本院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应用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umna tricum,简称T1551)治疗小儿败血症4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1例败血症住院患儿,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阵发性快室率心房纤颤伴长R-R间歇患者窦房结功能并随访,以判断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必要性。方法:9例阵发性快室率心房纤颤伴长R-R间歇患者,发作时24h动态心电图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非发作期以窦性心律为主。住院后经食道心房调搏检测SNRT、cSNRT、SACT显示窦房结功能正常,予药物复律后1周、1月、3月、6月及1年随访。结果:9例患者经随访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证据,且无临床症状发生。结论:以基础心率为窦性节律的阵发性快室率心房纤颤伴长R-R间歇患者,可试予终止快室率心房纤颤而非必须植入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0例AMI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无复流组18例、血流正常组182例,计算两组冠脉开通时间(出现AMI症状至冠脉球囊第1次扩张或支架置入的时间),检测其血糖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无复流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冠脉开通时间、入院时CK-MB、血糖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冠脉开通时间、CK-MB、血糖水平是AMI患者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胆囊切除并发胆囊床下肝管漏2例报告奕德荣万明勇(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330008)胆囊床下肝管在胚胎期被称为Luschka管,在从胆囊窝分离胆囊过程中,偶尔可离断该管,如术中未发现和及时处理,术后可发生胆漏。作者曾遇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方法:回顾本院同期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及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预测意义,并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之间的意义。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比对照组有增厚;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颈动脉斑块对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高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当同时存在颈动脉斑块和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进一步升高,分别为85.71%、95.24%、97.67%。经超声检查有颈动脉斑块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可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意义,能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γ-干扰素(INF-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及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影响和干预作用。方法:SHR随机分为γ-干扰素高剂量组(SHR-H),中剂量组(SHR-M),低剂量组(SHR-L)和SHR对照组(SHR-C)(每组7只)。SHR-H、SHR-M、SHR-L分别用不同剂量的INF-γ干预8周。SHR-C组和7只正常大鼠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各实验大鼠尾动脉血压及血浆PAPP-A含量。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称取大鼠左心室质量(LVM),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的组织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各实验大鼠心肌组织PAPP-A的表达。结果:①开始治疗前,SHR各组血压及PAPP-A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0.05)。SHR-H组使用INF-γ4周后、SHR-M组使用INF-γ8周后血压及PAPP-A浓度明显低于同时期的SHR-C组(P<0.05),但仍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0.05)。②SHR各组LVM,LVMI都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对照组(P<0.05)。与SHR-C组比较:使用I...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将93例首次发生AMI患者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入院血糖水平〈4.5mmol·L-1;B组29例,入院血糖水平≥4.5~7.0 mmol·L-1;C组38例,入院血糖水平〉7.0~11.1mmol·L-1;D组15例,入院血糖水平〉11.1mmol·L-1。分析不同入院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 93例患者中10例发生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率为9.3%。随着入院血糖水平的升高,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率显著升高(A组为0%、B组为3.4%、C组为10.5%、D组为33.3%)。入院血糖水平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呈正相关(r=0.49,P〈0.05),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呈正相关(r=0.58,P〈0.05)。入院血糖水平、CK-MB、CTNT、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及Killip分级≥Ⅱ级是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预测因素。随着入院血糖的增高,发生慢血流-无再流的危险性增大。结论入院血糖水平是急诊PCI术中慢血流-无再流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醛糖还原酶(AR)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AR表达与损伤血管内膜增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联用对再狭窄血管中AR及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未干预组、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依帕司他组和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除假手术组外均以通气-干燥法损伤右侧颈总动脉,并以左侧颈总动脉为对照.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增生情况,计算内、中膜面积及其比值,以荧光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AR及NF-κB的表达.结果 损伤血管术后1周内膜增生明显,术后2周进一步加重;AR及NF-κB表达强于对照组.与手术未干预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依帕司他组、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血管内膜面积、血管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AR及NF-κB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且均以阿托伐他汀+依帕司他组最为显著.结论 阿托伐他汀和依帕司他联用可抑制AR和NF-κB表达,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及冉狭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同时进行肾动脉造影,观察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20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全部行选择性双侧肾动脉造影,对临床资料和肾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肾动脉狭窄者27例,占13.5%,其中轻度狭窄者(〈50%)13例,占6.5%,明显狭窄者14例,占7.0%。明显肾动脉狭窄单变量分析,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形成、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是肾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尤其冠心病患者中,肾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见于老年合并高血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应常规进行肾动脉造影,以便及早发现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