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Angiosome指导下膝下动脉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20例合并糖尿病的FontaineIV级缺血(ABI:0.10~0.22,平均0.15),按照Angiosome概念评价足部破损区域的靶血管并开通,其中胫前动脉7例,胫后动脉10例,胫前后动脉3例。患肢股浅动脉顺行穿刺,应用V18导丝及Reekross18球囊导管开通闭塞的靶血管,AmphirionDeep球囊行成形术。术后即时测定患肢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术后1、3、6个月采用血管多普勒和CTA/NCMRA以及局部切口愈合情况评价血管开通、通畅性和创面修复情况,同时记录有无截肢事件发生。结果20例均成功开通靶血管,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即时AB10.86±0.06,较术前0.154-0.03显著提高(t=-45.603,P=0.000)。术后1、3、6个月时靶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100%(20/20)、95%(19/20)、75%(15/20)。术后6个月保肢率为100%,85%(17/20)的患肢6个月时完全愈合。结论Angiosome指导下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FontaineIV级缺血安全可行,有助于保肢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1990~2003年,我科收治5例何首乌致中毒性肝炎患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因肛门停止排气全腹部渐进性膨隆一周急诊入院。患者平素身体瘦弱,于40年前患有肺结核,曾多次咳痰,咯血。经抗结核治疗近20年来病情基本稳定。患者于10年前开始多次出现上腹部不适感。气胀、嗳气、乏酸等上消化道症状,同时伴有腹泻、便秘,去医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服用助消化药、消炎药或缓泻剂症状即可改善,考虑为老年性肠炎及习惯性便秘,一直未加注意。此次于1999年9月27号起出现腹泻,一般为稀软便。稍带粘液,无血液,按通常习惯服用肠道消炎药物。二周好转并解出成形大便,但于10月25号起停止排便,同时也无肛门排…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9年3月~2004年6月,采用小剂量肝素加消炎利胆片治疗淤胆型肝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将122例HBsAg,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①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组;②单用干扰素组;③单用拉米夫定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各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肝功复常率为89.3%。而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5.4%和60.9%。三组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HBeAg阴转率为68.8%,HBV DNA阴转率为82.9%,干扰素组分别为44%和61.9%,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8.1%和59.1%,三组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组与拉米夫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干扰素组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余两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有协同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明显改善肝功能,优于单用干扰素组或单用拉米夫定组,提高了疗效,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6.
丁荣 《中外医疗》2009,28(13):123-123
我科2001年2月至2008年2月采用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40例,现将患者围手术期前后的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收治的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均伴有继发性高血压.在DSA引导下通过介入栓塞肿瘤供血动脉,从而控制血压.结果本组8例患者均成功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6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患者血压恢复不明显,但无恶化.随访3~12个月,7例患者血压均恢复正常水平,另1例患者血压改善不理想.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可尝试作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丁荣  祝桂琴 《民航医学》1996,6(1):16-16
有效的消毒灭菌质量是医院消毒灭菌管理的目的.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针对如何做好消毒灭菌的管理工作,重点抓了以下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后短期疗效(6个月内)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前CT图像,根据改良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对介入术后 6 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进行评估。提取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根据术前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基本影像特征,建立术前临床模型。将影像组学模型加入术前临床模型,组成联合模型。分别绘制3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从1 708个影像组学特征中共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值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模型AUC分为0.945、0.918。临床因素除了肿瘤最大径线和肿瘤数目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二者构建的临床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11、0.857。联合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AUC分别为0.958、0.95。  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是预测TACE联合索拉菲尼短期疗效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能明显提高术前临床模型的预测能力,可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前筛选出进展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帮助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