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椎管内麻醉的一些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展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2011年4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病例58例,这58例患者均采用椎管内的麻醉方式进行术前麻醉,对患者的术前情况,麻醉过程以及术后的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常发生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系统毒性。时其处理的有效办法为立即停药并给予必要的呼吸管道维护和护理等。结论:目前椎管内麻醉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麻醉方式,因此对其并发症的处理工作在临床上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行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单侧腰麻.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患者MAP、HR分别为(108.22±2.35)mmHg、(76.22±2.10)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7.20±2.40)mmHg、(73.26±2.14)次/min,观察组患者MAP、HR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辅助用药以及局麻药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侧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剖腹肝胆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剖腹肝胆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和常规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各48例,记录术后静态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静脉自控止痛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静态时术后0~12 h各时间点及动态(咳嗽)时术后0~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切皮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呕吐、躁动、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控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剖腹肝胆手术作用时间持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丁耀茂  林红  丁伟 《现代医院》2010,10(3):28-3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芬太尼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以及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变化,了解这三种药物对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全麻诱导期患者气管插管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每组各20例,分别采用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于诱导前、插管后3min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同时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SBP、DBP、MAP、HR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min的AngⅡ、PRA、ALD和插管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优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芬太尼抑制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效果相当,舒芬太尼更有利于血流动力学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浓度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在老年患者术后静脉镇痛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92例外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静脉镇痛,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采用VAS评分对术后4、12、24、48h疼痛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各时间段疼痛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于术后12h后评分均在3分以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6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舒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静脉镇痛在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老年患者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05~2015-09收治的需行全身麻醉高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靶控输注0.35μg/ml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0.5μg/ml行麻醉诱导,对照组靶控输注0.40μg/ml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0.5μg/ml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5 min、10 min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两组诱导期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控输注0.35μg/ml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0.5μg/ml对高龄患者气管插管反应影响小,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丁耀茂  林红  丁伟 《河北医学》2011,17(2):170-172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实施控制性降压,评估降压效果. 结果:控制性降压5min及15min后两组患者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足月孕妇90例,孕妇均为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0.12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组;B组: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组;C组:单纯使用0.2%罗哌卡因组。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L2~L3间隙)向头侧置管,注入镇痛混合液10ml作为首量,连接镇痛泵,采用自控镇痛模式,初始设定3ml/h,由陪护助产士观察镇痛效果调整速度,至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药。结果不同浓度的镇痛药其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A组用药总量最多,C组产妇的感觉和运动有明显影响,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增高。结论 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混合液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药量适中,基本无运动及感觉阻滞,对产程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是较为适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陈冠文  林红  丁耀茂  丁伟 《当代医学》2012,18(23):130-131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先给药对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7月~2011年9月腹腔镜子宫切除的54例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的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比14.81%(4/27),3.70%(1/27)比11.11%(3/27),均P<0.05。自主呼吸、意识恢复、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预先给药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危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予改良气管插管术,对照组予传统气管插管术,比较两组插管时间和1次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1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气管插管术能准确声门定位,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