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5篇
  1968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In an epidemiological multi-centre study, parents filled in the Rutter Parent Questionnaire (RA2) and teachers filled in the Rutter Teacher Questionnaire (RB2) for almost 6000 children. The children filled in the 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 (CDI). The subjects well represented the entire population of 8-9-year-old children in Finland. The material and design of the study as well as the basic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2.
3.
王琴  杨萍  胡静仪  郭海峰  张立  宋琳娜 《天津医药》2005,33(6):338-341,i00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主要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采用Micmsean微生物鉴定仪,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技术分析超广谱B内酰氨酶(ESBLs),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60株全部扩增出TEM基因,有25株检出CTX-M-I群基因,有54株扩增出DHA基因,59株检出共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且有22株同时携带2~6种耐药基因。对其中4株细菌进行基因型测序,证实CTX-M-I群扩增产物均为CTX-M-3;DHA扩增产物均为DHA-1;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aac(3)-Ⅱ、aac(6′)-I和ant(3″)-I。其中CTX-M-3(AY635141)、DHA-1(AY635140)已注册GenBank(括号内为GenBank注册号)。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为多重耐药菌,同时存在2~6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法和满意度函数,以期望值作为响应值,提高白囊耙齿菌发酵的菌丝体干重以及胞内多糖、甘露醇、腺苷和蛋白质的含量.通过单因素法优化白囊耙齿菌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和无机盐,然后进行部分因子试验考察培养基组分对菌株发酵的影响,并应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获得最佳培养基配方(%):乳糖2.94,酵母浸粉1.5,牛肉膏1.5,KH2PO4·3H2O 0.065,MgSO4·7H2O 0.06,NaCl 0.000 8,VB1 0.028 9.模型预测最佳培养基配方下白囊耙齿菌的发酵期望值为0.624,3次验证试验平均值为0.617 7,是优化前的5.27倍,与模型预测值间的误差为1.0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精丸有效部位对肾阴虚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附子、肉桂等热性中药复制大鼠肾阴虚模型。二精方总黄酮和总多糖灌胃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法测定各组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结果二精丸总黄酮和总多糖能显著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能显著恢复模型大鼠激素水平。结论二精丸总黄酮和总多糖能提高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的治疗效果;探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方法将87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54例和手术治疗组33例。将保守治疗组分为2组。Ⅰ组29例眼局部给于地塞米松,Ⅱ组25例局部用药,观察并记录眼突、睑裂高度和斜视角、眼球运动的变化,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手术治疗组33例患者行直肌后退术,手术成功标准为原在位和阅读位无复视。结果(1)87例斜视患者以多条直肌受累为主,下直肌受累频率最高(82%),外直肌受累频率最低(14%)。单条肌肉受累者占27%。(2)保守治疗组眼局部用地塞米松者较不用药者复视、眼球突出度、眼睑退缩和角膜着色明显好转,有统计学意义。(3)33例416眼58条直肌行后退术,其中18例(55%)治愈,11例(33%)明显改善;4例(12%)治疗效果差。所有患者行可调缝线手术,21例(64%)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需调整缝线的位置。2例术后产生轻度A 型外斜视,2例出现下睑退缩。结论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以多条直肌受累为主,早期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对稳定期患者的斜视采用可调缝线的直肌后退术矫正,治愈率高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血清胰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胰淀素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收集初诊DM2患者46例,另选健康对照组41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状态下胰淀素和血脂、血尿酸、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2组的胰淀素水平亦较对照组低(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胰淀素与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β细胞功能、血清胆固醇、血尿酸无相关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腰臀比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是影响胰淀素水平最显著的因素。结论:DM2患者存在IR、低胰淀素血症,低胰淀素血症可能与DM2的IR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虚实相结合的翻转课堂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8级临床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共107名,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中,对某些章节采用部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照章节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比较前后章节的课堂测验成绩,另外采用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第二次课堂测试的成绩均高于第一次课堂测试的成绩(P <0.01),同时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讲解实物标本并应用数字人解剖学系统进行知识内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系统解剖学的热情,增加教学效果满意度,并为其他解剖学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背景与目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是细胞转运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在胰腺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MCT1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纳入78例胰腺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T1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我们运用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运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沉默MCT1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改变。为明确MCT1的相关作用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4-3p是MCT1的潜在调控微小RNA;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对MCT1的调控效果;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别检测51对新鲜胰腺癌组织中MCT1和miR-124-3p的基因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CT1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相比癌旁正常组织,MCT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沉默MCT1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的增殖、迁移和浸润;miR-124-3p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与MCT1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能够负调控MCT1的蛋白表达。结论:MCT1是胰腺导管腺癌的致癌基因,miR-124-3p能够负调控MC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