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眼科学   19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后炎症反应重,纤维渗出膜多,后囊混浊快,后发性白内障多,是许多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我科自2000年11月~2001年3月,使用思诺迪清(地塞米松缓释微粒)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11月~2001年3月,白内障共19例(19眼),男性11例(11眼),女性8例(8眼),先天性白内障13例(13眼),外伤性白内障5例(5眼),并发性白内障1例(1眼),年龄3个月~12岁,视力手动~0.02,ECCE术8眼,phaco术11眼,人工晶体植入13眼,开罐式或信封式截取60眼,连续环形撕囊13眼。1.2手术方法:用常规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10岁儿童散光度散光轴向分布情况。方法:10g/L阿托品常规散瞳验光检查2299眼。结果:3~10岁儿童散光度分布在0.25~2.00D,合例散光占96.35%,反例散光占0.52%,斜轴散光占3.13%。结论:3~10岁儿童散光以合例散光为主,斜轴散光次之,极少部分为反例散光。  相似文献   
3.
4.
眼部新生血管导致眼结构和功能的破坏,造成严重的视功能损害,是当前最难解决的眼科难题之一。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ES)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已经用于抑制眼部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表明内皮抑制素具有强大的抗眼部新生血管作用。本文就内皮抑素的结构、功能及与眼部新生血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殖膜的降解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有色家兔30只,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诱导双眼PVR模型,各组玻璃体腔注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5 min后注入MMP-1,行PVR分级评分,光镜观察视网膜结构。结果:注药后增殖膜发生较明显降解,各时间点PVR级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MMP-1玻璃体腔注射能对实验性PVR的增殖膜产生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0例(32眼)无晶状体性青光眼接受治疗,分析术后末次治疗后第三个月的眼压、视力和眼部症状.结果 术前眼压28-64mmHg,平均(34.56±14.63 mmHg),末次光凝术后第三个月眼压(26.47±6.52 mmHg),4眼需要二次手术,并发症:3眼(9.37%)有前房出血,12眼(37.50%)有前房闪辉反应,5服(15.63%)有角膜后沉着物.结论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有较其它治疗方式而言,是治疗无晶状体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需要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害较为常见,但既住研究表明虽然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上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但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显示屏障功能并无太大差别[1]。作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的数量进行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损伤,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7月~2004年8月本院手术患者,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3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3例,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核分类2~3级)糖尿病患者年龄为(66.4±6.9)岁,非糖尿病患者年龄为(66.8±7.1)岁,眼外伤、配戴隐形眼镜及患有角膜病变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9.
高晓唯  李霞  任兵  赵勇  李慧 《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581-1583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血液和房水中的含量变化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缝线法诱发兔角膜新生血管化(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后,制作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模型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自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C组: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组;D组:新生血管化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术后记录植片存活时间和移植排斥指数(rejection index,RI);ELISA法检测房水及外周血中可溶性ICAM-1(sICAM-1)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ICAM-1的表达。结果:B、C组在观察期内未见排斥反应发生。D组发生排斥反应,角膜植片平均存活12.4±1.3d,术后房水及外周血中sICAM-1含量即升高,至排斥反应前达最高水平分别为53.9±19.3ng/L,378.8±30.6ng/L,在排斥反应发生时,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角膜组织中ICAM-1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血液和房水中的ICAM-1含量可以是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指标,术后监测ICAM-1浓度变化对排斥反应的发生有一定预测和早期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37眼)先天性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联合小梁切开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病例随访12~24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5±6.5mmHg,最后一次随访时眼压15.2±5.5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成功率94%(IOP<21mmHg)。术后28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浅前房,玻璃体脱出,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小梁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