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非接触光学相关生物的测量仪(IOL-Master)与改良A超在硅油填充眼人工晶体度数测量方面的准确性,了解其各自的特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患者27例(27眼),分成A、B两组,A组14只眼,B组13只眼。术前分别采用IOL-Master、改良A超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和角膜曲率,应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A、B两组术前预期术后屈光度为-1.5D。术中分别按上述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结果植入相应度数可折叠人工晶体,术后3个月检查视力、屈光度,并和预期值之间进行比较。结果IOL-Master和改良A超两组测得的眼轴长精确度比较接近,对比差异无显著性;IOL-Master和角膜曲率仪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4.31±1.54)D、(43.96±1.38)D(P>0.05),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IOL-Master和改良A超两组测得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MAFE),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IOL-Master和改良A超均可较准确对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学测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蒙药额尔敦-乌日勒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了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就医的110例帕金森患者,患者均存在程度相当的睡眠障碍及认知障碍,随机将其划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安排服用常规的治疗药物。观察组则在服用常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服蒙药额尔敦-乌日勒,从患者的睡眠及认知两个角度对比两个组别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睡眠障碍及认知障碍的症状改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60只眼,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次/4~6 h;普拉洛芬滴眼液,1次/2~4h;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次/2~4 h。共4周。观察组62只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肝明目方内服,1剂/d,共8周。于术后1 d,1,8,12,24周观察患者视力,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及残余皮质吸收情况。结果:术后1,8,12及24周观察组视力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1,8周观察组前房反应情况均轻于对照组(P<0.01);术后1,8,12及24周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8,12及24周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8,12及24周皮质吸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抑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反应,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再生,促残余皮质吸收,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促进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丹参单体(IH764-3)和三氟拉嗪对体外培养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RPE细胞分别加药培养24h、48h、72h、96h、120h,应用二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RPE细胞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检测两药半数抑制剂量(IC50)联合应用对RPE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RPE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各剂量及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丹参单体的IC50为15.22μmol·L-1(2.4mg·L-1),三氟拉嗪的IC50为18.09μmol·L-1。联合用药120h对RPE的抑制率达87.23%,联合用药后各时间点与单独应用丹参单体及三氟拉嗪的抑制率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RPE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后可产生协同作用,为以后两种药物的联合体内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HCM的35例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室间隔肥厚、游离壁肥厚、心尖部肥厚以及弥漫性肥厚4类分型的心电图做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33例(94.3%)出现不同程度ST-T改变,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68.6%)T波倒置振幅超过0.5mV,T波倒置在心尖肥厚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间隔肥厚组(P<0.05),共有12例出现Q波异常,其中室间隔肥厚型10例居最多。结论 HCM患者的心电图具备一定特异性,其发生改变的时间会早于超声心电图,因此可为HCM的早期诊断提供必要的线索依据,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2002年是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新一轮的第3年。按照监测方案要求.选择阿荣旗复兴乡铁山村为本年度监测点。呼伦贝尔市地方病研究所于2002年4月末进入现场进行病情监测,现将本次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IOL-Master与改良A超在硅油填充眼轴长测量方面的准确性,了解其各自的特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患者27例(27眼),术前术后分别采用IOLMaster、改良A超联合自动角膜曲率计法测量眼轴长和角膜曲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IOL-Master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精确度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4 ±-0.69) mm vs(23.39 ±0.88) mm,P>0.05];采用改良A超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75±0.68)mm vs(23.80 ±0.78)mm,P >0.05].采用IOL-Master和改良A超两种方法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眼轴长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OL-Master和改良A超均可较准确对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学测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丹参单体和三氟拉嗪对实验性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防治作用.方法 有色兔81只随机分为6组:A至C组为药物防治组,E至G组为药物毒性观察组;从A至C组、E至G组中兔另一非实验眼分别选对照组:D组和H组.A至D组眼内注入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后分别注入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加丹参单体混合液、磷酸盐缓冲液;E至H组注入磷酸盐缓冲液后分别注入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加丹参单体混合液、磷酸盐缓冲液.通过间接检眼镜观察A至D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情况,通过间接检眼镜、光学显微镜观察E至H组视网膜病理学改变.结果 给药后1d,A组发生Ⅱ级玻璃体混浊8眼,B组Ⅱ级玻璃体混浊6眼,C组Ⅱ级玻璃体混浊7眼,D组Ⅱ、Ⅲ级玻璃体混浊各10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3d,A组Ⅱ级玻璃体混浊3眼,B组及C组未见发生Ⅱ级及以上玻璃体混浊,D组Ⅱ级玻璃体混浊10眼、Ⅲ级玻璃体混浊6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5d,A组、B组及C组均未见发生Ⅱ级及以上玻璃体混浊,D组Ⅱ级玻璃体混浊8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给药后5d,D组Ⅱ级PVR 8眼、Ⅲ级PVR 2眼,3个实验组无PVR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给药后7d,D组Ⅱ级PVR 14眼、Ⅲ级PVR6眼,各实验组无PVR发生,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给药后14 d,A组Ⅱ级PVR 3眼,B及C组各有Ⅱ级PVR2眼,D组Ⅱ级PVR2眼、Ⅲ级PVR 16眼、Ⅳ级PVR2眼;3个实验组与D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21 d,D组Ⅲ级PVR 12眼、Ⅳ级PVR 8眼;3个实验组PVR发生情况无变化,3个实验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给药后28 d,D组Ⅳ级PVR 14眼、Ⅲ级PVR 6眼,3个实验组PVR发生情况无变化,所有实验组与D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0).E至H组在整个观察期内未见毒性病理学改变.结论 三氟拉嗪、丹参单体、三氟拉嗪与丹参单体联合可有效预防实验性PVR.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AMI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尿激酶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尿激酶组再通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2.22%比27.78%,P<0.05),患者溶栓时间在2h内、3~6h、7~12h的再通率分别为77.78%、60.00%、50.00%,患者溶栓时间开始越早,患者再通率越高(P=0.03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治疗后肌酸激酶[(462.4±103.5) U/L比(621.2±113.5)U/L]、肌酸激酶同工酶[(37.5±21.3) U/L比(79.5±20.1) U/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5周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尿激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比11.11%)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通率高,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