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 1年6月~2014年2月行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联合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的患者113例共120眼.结果 术后跟踪随访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逆行性Y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结合术中注入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更加降低了泪道逆行性置管的手术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又提高了整体手术成功率,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术前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手术效果及眼部安全影响。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PDR患者10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其中单纯玻切组(34例)采用玻璃体切除术(PPV),半量组(34例)采用术前注射0.25 mg/0.025 mL雷珠单抗+PPV术,标准组(34例)采用术前注射0.5 mg/0.05 mL雷珠单抗+PPV术。比较3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硅油使用率、电凝次数、术后眼压及手术时间),术前术后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标准组及半量组术中出血量、电凝次数及手术时间,较单纯玻切组降低(P<0.05);标准组术后眼压与硅油使用率均低于单纯玻切组及半量组(P<0.05);标准组与半量组VEGF、bFGF及VE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玻切组(P<0.05),且标准组VEGF水平较单纯玻切组低(P<0.05);标准组及半量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玻切组(P=0.0125)。结论 术前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局部用药与干眼症发生情况。方法 423例(42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11例(211眼)给予复方新霉素局部点眼4次/d,每周递减1次至停药。对照组212例(212眼)给予复方新霉素局部点眼6次/d,每周递减1次至停药。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发生干眼症状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泪膜破裂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局部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降低干眼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8年~2013年收治的23例(23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根据视力变化评价其疗效。结果视力提高≥0.1者12例;视力提高<0.1者5例;视力无改善者6例,总有效率73.91%。结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治疗效果及预后与就诊时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深层和浅层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2例(62眼)作为病例组,同期以年龄、性别等为匹配条件选取健康者36人(36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A扫描模式对两组受试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VC)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D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FAZ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FAZ范围300 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等参数进行测量。病例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每月注射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病例组患者各项视网膜血流参数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病例组患者治疗后的BCVA与各项视网膜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患者SVC血流密度、旁中心凹SVC血流密度、DVC血流密度、旁中心凹DVC血流密度、FD-300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病例组患者黄斑中心凹S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DVC血流密度、FAZ面积、FAZ周长、AI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S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DVC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FAZ面积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FAZ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例组患者BCV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病例组患者BCVA与黄斑中心凹S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DVC血流密度、AI均呈正相关性(r=0.341、0.339、0.308,P=0.013、0.015、0.042),BCVA与FAZ面积呈负相关性(r=-0.337,P=0.017)。结论 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密度等参数存在异常,经雷珠单抗治疗后部分参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不同类型青光眼146例(177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45例(79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本组177眼中术后发生浅前房79眼,占44.68%。其原因滤过过强55眼,结膜瓣漏水5眼,脉络膜脱离9眼,虹膜睫状体炎7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3眼。其中57眼保守治疗、22眼手术治疗恢复前房。结论 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滤过过强是主要原因,应术前控制眼压,术后密切观察,针对不同病因做出相应治疗以及时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7.
马恒哲 《淮海医药》2021,39(3):242-244,248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辅助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某院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