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科常见病,也是致盲和低视力的眼病之一,治疗较困难,无特效疗法。我们从1994年12月至1996年5月对26例患者静脉滴注血塞通,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26例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为42~74岁之间,平均58岁,均为单眼。8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8例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前视力为眼前手动至0.3之间,发病时间3~42天就诊。患者凝血机制均正常。2 治疗方法取血塞通6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同时口服血管扩张药及维生素类药。2…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近视眼是目前眼科界热门话题之一[1],研究证实PRK治疗近视眼比其它近视矫正方法安全、有效、预测性好[2]。但PRK术后角膜和房水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尚未见报...  相似文献   
3.
儿童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与屈光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与屈光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 43例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及眼轴长度。结果 近视眼玻璃体腔及眼轴长度均长于正视眼 (P <0 0 5 )。结论 在眼球发育过程中 ,眼轴长度差异是形成单纯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改良的Wheeler轮匝肌缩短法并用皮肤切除治疗老年性睑内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性睑内翻169例274眼,男性92例152眼,女性77例122眼,年龄56~70岁,平均655岁,患眼下睑皮肤松驰程度不等,睑结膜无废痕,未见眼球内陷。2手术方法及结果跪下睑经3mm沿睑经全长并与之平行切开睑皮肤,由切口向上剥离至睑缘,向下剥离至睑板下缘以下,将睑板前及眶隔前的轮匝肌分离出5~6mm宽的肌条,将中部的肌条折员,用3~0丝线结扎,缝线除穿过折五的肌条外并通过睑板下Zmm处的眶隔,折叠量以下睑缘离开眼球约lmm为宜,呈半月形…  相似文献   
5.
112例眼囊虫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囊虫病(眼囊尾蚴病)是眼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疾病。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发病率较高。现将我科近4年来收治的112例眼囊虫病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12例眼囊虫病患者中,男性73例,女性39例,年龄8-72岁,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48例、左眼64例。囊尾蚴位于视网膜下者64例,位于玻璃体内者48例。经手术成功96例(包括两次手术8例),失败16例。在16例失败病例中,3例因手术时眼内出血,以致看不清虫体;另13例中,5例在第一次手术时玻璃体出血,以致看不清虫体,无法行两次手术,2例虫体移位于黄斑区,按术前定位切口,因切口偏位…  相似文献   
6.
上斜肌麻痹的手术选择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各种手术方法治疗上斜肌麻痹的疗效.方法14年间用17种手术方法治疗193例,对其中183例进行平均37月的随访.结果183例225次手术,平均每例1.23次.代偿头位、上斜肌迟动、Ⅴ型斜视的消除和减轻分别为103/110(例,93.6%)、158/165(眼,95.8%)、73/76(例,96.1%).手术前后检查同时视、融合、远立体视、近立体视情况分别为(例/例,%)81/135(60.0),112/138(81.2);46/119(38.1),92/114(80.7);21/111(21.6),67/105(63.8);14/109(12.8),44/115(38.3);P均<0.001.治愈76例,好转9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4.0%.结论上斜肌麻痹临床表现复杂,没有固定的手术模式,需灵活选择符合具体病情的相应术式.  相似文献   
7.
常规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术式 ,主要有患眼上斜肌加强术 (麻痹肌 ) ,患眼下斜肌减弱术 (直接拮抗肌 ) ,健眼下直肌后徙术(配偶肌 ) ,而较少采用患眼上直肌后徙术[1 ] ,其理由为上直肌减弱会增强眼球外旋 ,加重眼性斜颈。近年来有些学者[2 ] 认为手术矫正第 1眼位的垂直偏斜并联合患眼下斜肌减弱术 ,斜颈即可以得到改善。但笔者经临床观察 ,对多数眼性斜颈程度较重者矫正尚不满意。为此 ,笔者将上直肌后徙术改良为上直肌后徙联合向颞侧移位半个肌幅到 1个肌幅宽度 ,以增强其内旋转作用 ,达到矫正斜颈的目的。临床资料  本文病例来源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