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长效局麻药高位硬膜外阻滞(TEA)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择期乳腺单纯切除和部分切除术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分别用0.375%布比卡因(B组), 0.375%左旋布比卡因(LB组), 0.5%罗哌卡因(R组)和1.0%利多卡因 0.1%丁卡因(LD组).每组随机抽10例在硬膜外注药前、注药后10、15、20、30、45、60min监测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RR)、呼出气潮气量(VTE)、吸气流速(PIFR)、吸气峰流率(PIFR) 、呼吸功(WOBp) 、吸气/总呼吸时间比(Ti/TTOT),以及手握力和感觉、运动阻滞情况.结果 四组注药后60min时的感觉阻滞平面均在C2~6.四种局麻药TEA对呼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按其抑制程度次序为 B组> LB组> LD组> R组,以0.5%罗哌卡因TEA呼吸抑制最轻.结论 四种局麻药液实施高位硬膜外阻滞对呼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0.5%罗哌卡因对呼吸功能影响相对较轻,适合用于TEA.  相似文献   
2.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免疫抑制状态儿童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儿童病毒清除的时间差别,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精准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临床数据。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以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为队列人群,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分为绝对免疫抑制、相对免疫抑制和实施免疫抑制疗法,以免疫抑制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型与非免疫抑制组行1∶3匹配。以鼻咽拭子新冠病毒PCR检测拷贝数阈(Ct)值≥35为队列终点。 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病毒清除时间。 结果:2022年4月12日至2022年5月12日在上海市新冠病毒感染定点收治医院符合本文共同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连续病例728例。免疫抑制组33例,其中绝对免疫抑制8例,相对免疫抑制23例,接受免疫抑制疗法2例(不包括绝对和相对免疫抑制患儿)。非免疫抑制组匹配后99例。2组临床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疫苗接种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6.5±6.8)和(10.3±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4.0 ± 8.3)和(9.7 ± 3.1)d,普通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8.3 ± 4.9)和(11.2 ± 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9~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5~0.039)。2组普通型病例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10~15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2周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3例(9%),临床分型均较前轻,3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 结论:Omicron株感染的免疫抑制患儿病毒清除时间较非免疫抑制患儿显著延长,主要反映在第9~14天,免疫抑制患儿病毒复阳风险高,提示需要更长的隔离时间和转阴后严格的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因乳头溢液及疼痛就诊而临床触诊阴性、超声及钼靶 X 线检查未见明确病灶的8例患者,经手术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术前 MRI 图像———T2 WI 脂肪抑制(T2 WI-SPAIR)、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最大密度投影(MIP),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总结其早期病变的形态、分布、信号特点以及内部强化特征。结果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变隐匿,MRI 表现分为3类:(1)隐匿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仅见大导管扩张、未见明确实性结节3例(占37.5%);(2)条形扩张导管内见实性微小结节型3例(占37.5%);(3)沿乳腺末梢导管散在分布类圆形小结节型2例(占25%),结节最大径约0.4~1.0 cm,平均0.7 cm。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表现多为隐匿型及条形扩张导管内实性微小结节型,占75%。病灶 T2 WI-SPAIR 以等信号、等/高混杂信号为主,呈导管样强化,ADC 值及动态增强 TIC 表现多样性,其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及伴随征象。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病变隐匿,MRI 可以敏感检出并定位,并对病灶的形态及功能成像具有优势,可为临床确诊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东娟  陈轶 《中国康复》2011,18(6):446-447
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胰高血糖素活性增高,引起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及水盐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糖尿等,其病情进展常并发心脑血管、肾、眼及神经病变等。近年国内外学者陆续报道应用高压氧(HBO)治疗糖尿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某些微量元素及营养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散射比浊法、干化学法和化学发光法等,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4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19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儿(缓解组)和30名体检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铁、铁蛋白、转铁蛋白、乳酸脱氢酶、铜蓝蛋白、铜、锌及铜/锌比值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蛋白(P=0.454)、铁(P=0.769)、转铁蛋白(P=0.903)和锌(P=0.3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缓解组血清铁蛋白(P=0.000)、乳酸脱氢酶(P=0.000)、铜蓝蛋白(P=0.000)、铜(P=0.002)和铜/锌比值(P=0.00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红细胞计数(P=0.000)、血红蛋白含量(P=0.000)和白蛋白(P=0.046)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缓解组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比,除乳酸脱氢酶(P=0.025)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疾病缓解期,血清中微量元素与营养相关蛋白含量正逐步恢复正常,重建原有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海南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及病例特点。方法调查1996年1月~2006年9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UC的海南籍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筛选出UC患者共105例。其中男女之比为1.76:1。年龄为8~83岁(平均48±15.2)岁。患者以轻度(47.62%),中度(39.05%)为主。临床类型主要为初发型(40.00%),慢性复发型(47.62%)。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血便。治疗以SASP/5-ASA为主。内科治疗有效(90.48%),外科手术治疗(2.86%),死亡(0.95%)。结论海南UC老年患者较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均多,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病情轻,肠外表现和并发症少见。以SASP/5-ASA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MRIT1WI/WATS序列与MRCP在胆系低位梗阻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拟诊胆系梗阻36例患者均行MRCP检查及T1WI选择性水激励梯度回波成像序列,由两位有磁共振诊断经验医师分析,判断梗阻病变性质。结果:36例中,胆总管下段结石18例,胰头癌12例,胆总管癌4例,胰腺炎2例。4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在MRI检查中,T1加权选择性水激励梯度回波成像序列与MRCP联合应用对胆系低位梗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昏迷患者常行气管切开术,不同的吸氧方式对其血氧分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科对1例气管切开的重症患者在不同吸氧方式下做了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又称肺动脉栓塞是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50%~60%肺动脉栓塞与下肢DVT有关,其中尤以髂静脉、股静脉等下肢静脉的血栓形成引起肺栓塞的可能性最大。DVT是一种静脉内血细胞凝集块阻塞性疾病。多与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