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凋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探讨RD后视功损害的机制。方法14只成年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1只,RD阳性对照组1只,实验组12只分为4组,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RD模型,后分别观察1周、2周、3周、4周,观察期满取眼球进行组织切片。采用TUNEL法和细胞计数的方法进行细胞凋亡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标记基本为阴性。脱离的视网膜在内、外核层发现凋亡标记阳性细胞。在复位的视网膜上观察到凋亡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内、外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并随着复位时间而变化(P<0.01)(凋亡细胞计数:1周10.50±3.41,2周6.90±2.42,3周5.50±2.07,4周1.78±1.56)。细胞计数显示实验组除观察4周组外,凋亡细胞数与正常视网膜和脱离时的视网膜分别相比,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RD复位后的视网膜细胞有细胞凋亡的发生,是视网膜功能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早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相关因素,探讨其治疗方法以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一新概念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手术治疗的61例黏膜肌层浸润和黏膜下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4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例选用细胞角蛋白(CK)的单抗、经免疫组化法进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结果黏膜肌层癌变时25%(4/16)的病例可出现区域淋巴结微转移,黏膜下层癌变时则有31.3%(10/32)的病例可出现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在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中,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和肿瘤大小相关,当肿瘤最大径≥3cm时微转移多见(P=0.031)。黏膜下层浸润时,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还和癌变的腺瘤类型(绒毛状腺瘤)、浸润深度(sm3)密切相关(P值分别为0.039和0.018)。随访发现11.5%(3/26)的黏膜肌层癌变病例,有局部复发、血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表现。结论黏膜肌层浸润的早期结直肠癌病例中已可以出现区域淋巴结的微转移,当癌变浸润至黏膜下层时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的发生率更高。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选择局部切除手术需要慎重。当肿瘤最大径≥3cm、癌变腺瘤为绒毛状腺瘤或有证据提示黏膜下层浸润已达sm3时,建议选择根治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