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5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自发性退化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屈光不正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其近视发生率和近视度数随ROP严重程度上升而上升。行激光光凝治疗和冷冻治疗的ROP患眼近视发生率和度数均增加,但激光光凝治疗比冷冻治疗后的屈光状态好;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眼近视度数降低,视功能改善;巩膜扣带手术后,患眼可出现高度近视。随着年龄增加,ROP患儿的近视和散光发生率增加。ROP患眼屈光不正的发生率大,发生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等异常视觉症状的危险性高,需要定期检查,及时治疗需要干预的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oats病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眼的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oats病伴或不伴中心凹下纤维化结节患者45例4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40例40只眼, 女性5例5只眼;年龄均<21岁。根据是否存在中心凹下纤维结节, 将患者分为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不伴中心凹下纤维结节(黄斑水肿或渗出), 并据此分为纤维化组、非纤维化组, 分别为26例26只眼、19例19只眼。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仪对患者双眼黄斑区3 mm×3 mm或6 mm×6 mm范围进行扫描, 设备自带软件自动处理图像。观察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否存在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断裂、异常微血管分支(AMB)。结果纤维化组26只眼均可见自中心凹旁视网膜毛细血管网发出的AMB, 长入并破坏FAZ边缘吻合血管拱环的完整性;AMB呈交错缠绕状, 纡曲扩张。B扫描像可见中心凹下纤维结节内血流信号, 其中血流信号横贯于内层视网膜和纤维结节之间23只眼(88.46%, 23/26)。非纤维化组患眼血管异常均表现为毛细血管纡曲扩张及...  相似文献   
4.
间接检眼镜下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间接检眼镜下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青少年型Coats病患儿19例19只眼纳入研究。首诊年龄27.0~146.0个月,平均年龄73.5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0.1者7 只眼;0.01~0.09者8只眼;数指3只眼;光感1只眼。所有患眼渗出均累及黄斑。黄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3只眼;黄斑下纤维化4只眼;黄斑轻度萎缩1只眼。渗出范围大于2个象限17只眼;小于2个象限2只眼。所有患眼均可见不规则扩张、纡曲、纽结的异常血管。其中,异常血管位于正上方或鼻上方2只眼;位于颞侧或颞下方17只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3只眼。其中,未累及黄斑10只眼;累及黄斑3只眼。在全身麻醉下,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对异常的视网膜血管及伴明显渗漏的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范围广、脱离高度高者合并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 3只眼。治疗后6~51个月内随访视力、视网膜异常血管消退、视网膜下渗出吸收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情况。结果 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 mg治疗的3只眼,异常血管明显消退、渗出明显减少,但因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手术1只眼;出现黄斑前增生膜,行前膜剥除术1只眼。随访期末,所有患眼异常血管均消退。黄斑外渗出完全吸收8只眼,其中黄斑渗出完全吸收4只眼;渗出明显减少9只眼;渗出无明显改变2只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3只眼中,视网膜复位8只眼;脱离范围减少3只眼;无明显改变2只眼。渗出未完全吸收15只眼;黄斑下纤维化9只眼;黄斑轻度萎缩3只眼;后期病变区视网膜萎缩伴色素沉着,血管可闭塞成白线状。BCVA≥0.1者6只眼;0.01~0.09者11只眼;数指1只眼;光感1只眼。BCVA无变化15只眼;提高2只眼;下降2只眼。治疗结束时,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球镜度数比较结果显示,患眼球镜度数高于对侧健康眼(t=3.6,P=0.003)。患眼和对侧健康眼的柱镜度数比较结果显示,患眼散光度数高于对侧健康眼(t=3.6, P=0.004)。但所有患眼矫正屈光度后视力无提高。结论 间接检眼镜下激光光凝治疗青少年型Coats病,可有效控制病变进展,且对患儿损伤小,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低。眼内注射曲安奈德是有效的辅助手段,但并发症多,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传统激光光凝(以下简称为激光)、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Coats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连续就诊且未经治疗的Coats病2B~3A2期患者60例60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激光组、联合组、注药组。激光组患眼初始治疗为单纯传统激光治疗;注药组患眼初始治疗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每一个月1次, 连续3个月;联合组患眼初始治疗为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 或抗VEGF药物治疗后1周内行激光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 随访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超广角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3组间的治疗有效率、视网膜下液(SRF)、黄斑水肿、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60例60只眼中, 男性55例, 女性5例;年龄(17.1±2.0)岁;均为单眼。2B、3A1、3A2期分别为26、23、11只眼。激光组、联合组、注药组各20例20只眼。注药组所有患眼初始治疗后, 异常血管均无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