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利用OPD Scan Ⅲ(光程差分析仪)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轴位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方法:前瞻性观察对照研究。选取2018-07/2019-10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118例156眼。术后1wk,1、3mo随访观察残余散光,并分别在小瞳孔下和散瞳后采用OPD scan Ⅲ测量Toric IOL轴位(轴位眼内散光法和轴位OPD法),同时采用传统裂隙灯法测量Toric IOL轴位(轴位Slit法),分析三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并计算三种方法测量结果与目标轴位相比的IOL轴位偏差度(LAD)。

结果:术后1wk,1、3mo本组患者残余散光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mo残余散光度≤0.75D者占73.7%。术后3mo,轴位Slit法、轴位OPD法、轴位眼内散光法测得Toric IOL轴位分别为111.0°(10,178)°、113.5°(12,180)°、113.0°(15,178)°。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mo,轴位OPD法与轴位Slit法、轴位眼内散光法与轴位Slit法、轴位OPD法与轴位眼内散光法测量结果差值的均值分别是-0.58°、-0.19°、0.40°,均接近于0°,一致性较高,95%LoA分别为(-7.01~5.84)°、(-12.44~12.07)°、(-10.69~11.49)°。术后3mo,轴位Slit法、轴位OPD法、轴位眼内散光法测得LAD≤5°的患者占比分别为82.0%、80.1%、59.0%。

结论:OPD scan Ⅲ可以散瞳直接测量Toric IOL轴位,是一种客观准确的测量方法,可以代替传统裂隙灯法测量轴位,避免主观局限性,也可在小瞳孔下通过眼内散光法测出Toric IOL轴位,结合眼科临床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0眼,按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2组: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的患者42例65眼作为观察组,植入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65眼作为对照组。术后3mo,观察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等效球镜度数(SE)、裸眼离焦曲线情况,并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视近脱镜率、视觉干扰症状及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UCD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UCIVA、UCN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两组患者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裸眼离焦曲线在+0.50~-3.00D范围内平稳,LogMAR视力均在0.301以下,-3.50D后开始缓慢上升; 对照组在±0.5D之间出现波谷,两端均快速上升。术后3mo,观察组患者出现视觉干扰症状者的比例(4/42)与对照组(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 观察组患者视近脱镜率达97.6%(41/42),对照组为18.6%(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38); 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远满意度为92.3%,对照组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近满意度为98.5%(64/65),对照组为16.9%(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26,P<0.01)。

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可提供良好的远中近全程裸眼视力,能够满足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远、中、近距离用眼需求,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并对残余散光和角膜散光进行矢量分析。

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8-09/2019-10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oric 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63例77眼。术后1wk,1、3mo观察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主觉验光的残余散光,散瞳后采用OPD-scanⅢ测量Toric IOL轴位,计算IOL轴位偏差度(LAD)。

结果:术后1wk,1、3mo,本组患者UCDVA(LogMAR)分别为0.22(0.15,0.40)、0.30(0.15,0.40)、0.30(0.15,0.40),均较术前UCDVA\〖0.82(0.60,1.22)\〗、BCDVA\〖0.52(0.30,0.70)\〗明显改善(P<0.008); 残余散光分别为0.75(0.50,1.00)、0.75(0.38,1.00)、0.50(0.25,1.00)D,均较术前角膜散光\〖2.19(1.73,2.69)D\〗明显下降(P<0.008)。术后3mo,UCDVA(LogMAR)≤0.301的患者占比69%,残余散光≤0.75D的患者占比73%。术后1wk,1、3mo,本组患者LAD中位数分别为2.0°、2.0°、3.0°,LAD≤5°的患者占比分别为81%、82%、77%,最大LAD值为11°。散光矢量分析显示,本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为2.31±0.80D,质心值为1.44D@177°±1.99D; 预测术后残余散光为0.14±0.17D,质心值为0.02D@58°±0.22D; 术后3mo残余散光为0.69±0.53D,质心值为0.05D@142°±0.88D。

结论:Toric IOL可以有效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且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散光矢量分析可直观显示预测术后散光与实际残余散光的差异,有利于分析优化角膜散光的测量、IOL度数计算、手术设计、术后观察等环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