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76岁。以上腹痛3天,加重半天之主诉于1998年2月11日入院,无吞食异物史。查体:T366℃,P104次/分,发育正常,急性痛苦面容,神志清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心肺(-),腹部平坦,右上腹及剑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莫菲氏征阴性。血常规、粪常规、尿淀粉酶及肝功能正常。肝胆脾B超、腹透结果无异常。大便潜血试验阴性。胃镜检查:幽门前区前壁,见一棒状物以80度角刺入,露出部约15cm左右,后壁对称部有一隆起糜烂面,局部有充血、水肿,用异物钳抓住露出端,缓缓拔出,实验室检验为茶叶梗,长度5cm,直径02cm,弹性好,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回溯性随访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住院患者,了解其诊治现状,宣教丙型肝炎知识,以提高高危患者对于丙型肝炎病毒的认知。方法 肝病专科医生电话随访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7月1日—2022年2月15日抗-HCV阳性的住院患者共364例,随访内容包括: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根据其是否知晓抗-HCV阳性及丙型肝炎诊治现状,进行具体宣教,随访结束前,征询患者对宣教知识的理解,是否愿意进一步确诊及治疗。结果 在此次随访的364例患者中,到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知情者38.5%,不知情者42.3%,19.2%的患者未取得联系。知情患者中:未确诊患者12.9%,确诊未治疗患者28.5%。不知情患者中:79.0%不知情患丙型肝炎,10.8%不知情丙型肝炎可以治愈,7.7%不知情丙型肝炎药物降价且医保可及,2.6%患者知情但同时不知可治愈和已降价。对知情未诊治及不知情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知识宣教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愿意进一步确诊率及愿意治疗率均显著增长,76.3%(184/241人)患者非常愿意再次进行治疗检测,10.4%的患者拒绝接受治疗和检测。结论 对抗-HCV阳性住院患者进行回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进行无痛胃镜检查中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4957例患者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静脉麻醉后进行胃镜检查,并观察和治疗出现的并发症。结果:联合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进行无痛胃镜检查中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71例(1.43%)发生低血压,经静脉注射麻黄碱后血压回升;109例(2.20%)发生心动过缓,经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心率恢复正常;521例(10.51%)出现咳嗽,通过增加异丙酚首剂用量并且在进镜时避免内镜先端部碰触会厌软骨可减少咳嗽病例;63例(1.27%)发生严重呛咳并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降低,经退镜抽吸分泌物、抬高下颌和给予大流量吸氧后,呛咳缓解,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吹干胃镜,内镜经过会厌部时禁止打气打水或检查前咽部不用粘膜麻醉剂均能有效预防呛咳;698例(14.08%)诉注射部位疼痛,选择较粗的静脉注射(肘正中静脉)和减慢注药速度可减轻疼痛;245例(4.94%)出现恶心,143例(2.88%)发生膈肌痉挛,轻柔操作和增加首剂用药量可减轻这些副反应;1543例(31.13%)患者检查后出现眩晕和肢体无力,卧床休息和延迟唤醒患者可防治此并发症。结论:胃镜检查时联合应用小剂量咪唑安定和异丙酚,镇静镇痛效果明确,安全性高,虽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但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保证检查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miR-194-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194-3p的表达情况以及预后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系中miR-194-3p的表达情况;采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iR-194-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miR-194-3p后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miR-194-3p在胃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CGA预后分析显示,miR-194-3p的高表达与良好的预后相关。与GES-1相比,miR-194-3p在6种胃癌细胞系中均显著低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慢病毒转染过表达miR-194-3p后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显示,miR-194-3p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3的表达在miR-194-3p过表达的胃癌细胞中显著增加。结论:miR-194-3p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miR-194-3p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中miR-194-3p促进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Caspase3的凋亡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直视下用套扎器套扎法治疗上消化道息肉少见报道,我院1996年5月至1998年11月在内窥镜直视下用套扎方法治疗上消化道息肉3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对象 本组30例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8岁,平均49岁。按形态学分类:带蒂息肉6颗,亚蒂和无蒂息肉28颗。息肉大小在06cm~1.5cm之间,其中食管息肉5例,胃息肉25例。套扎根除息肉34颗,其中腺瘤性息肉8颗,增生性息肉26颗。2方法 使用仪器为欧林巴斯xφ30型纤维胃镜、内镜显像仪及天津天医生产的内镜套扎器。常规咽部局麻,内镜下发现息肉后先取病检,然后退出内镜安装套扎器,找到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内镜氩气刀、微波与高频电刀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的效果。方法:分别用氩气刀、微波、高频电刀治疗大肠广基息肉1545枚。结果:321例患者共567枚息肉经内镜微波治疗,其中93枚未能一次灼除,进行了延期二次治疗。125例患者共326枚息肉经内镜高频电刀治疗,其中19枚息肉较大者为了避免烧灼过深穿孔而进行了延期二次治疗。204例患者共652枚广基息肉经内镜氩气刀治疗,其中635枚一次安全灼除,17枚经延期二次治疗消失。结论:经内镜氩气刀治疗大肠广基息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副作用少,而且疗效优于经内镜微波和高频电刀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种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方法:90例足月妊娠孕产妇拟剖宫产随机分成氯普鲁卡因(CP),利多卡因(Li)、丁卡因(Di)三组.每组30例。在腰2-3脊间隙做腰硬联合穿刺,腰麻分别给予CP30mg,Li40mg和Di7.7mg。然后硬膜外置管留作备用。分别观察和记录病人麻醉情况。结果:CP、Li和Di三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是23.85±6.89s、34.29±8.94s和28.32±9.84s。取得切口无痛、平面最高时间和下肢不能运动时间(min)以及取得的最高阻滞点三组均相似。麻醉完全消退时间CP、Li和Di三组分别是78.45±16.83min.160.74±56.89min和471.54±99.24min。三组腰麻效果均非常满意,未行硬膜外麻醉。CP组从麻醉中恢复最快。均未发现麻醉后神经并发症。新生儿评分均正常。结论:剖宫产用氯普鲁卡因腰麻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G补缀FHA域血管生成因子1(AGGF1)在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及高糖条件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以及AGGF1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AGGF1的蛋白表达。将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低糖环境培养)和高糖组(培养基中加入25mmol/L D-葡萄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AGGF1的蛋白表达。然后将RF/6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AGGF1处理组,分别采用CCK-8法、Transwell法和Matrigel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

结果:AGGF1蛋白在视网膜各层均有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中也有明显表达,AGGF1在DR组视网膜中的表达(0.17±0.05)明显强于对照组(0.07±0.02)(P<0.05)。AGGF1蛋白在高糖组和对照组RF/6A细胞中均有表达,AGGF1在高糖下RF/6A细胞中的表达(0.63±0.10)明显强于对照组(0.40±0.0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14.88%±0.8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0%±2.17%)(P<0.05); 处理24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57.35%±1.89%)明显高于对照组(142.77%±0.50%)(P<0.05); 处理48h,AGGF1组细胞增殖率(185.39%±1.90%)明显高于对照组(160.17%±1.33%)(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迁移数(127.00±7.00个)明显多于对照组(90.33±6.66个)(P<0.05)。处理12h,AGGF1组细胞管腔数(33.67±1.15个)明显多于对照组(15.33±3.51个)(P<0.05); AGGF1组细胞分支总长度(8226.33±288.55μm)明显多于对照组(6463.33±938.01μm)(P<0.05)。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组织和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AGGF1蛋白明显增多,AGGF1可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提示AGGF1可能参与了DR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
背景早前曾将2-氯普鲁卡因和布比卡因(C/B)联合用于区域麻醉,但因效果不确定而放弃。在这项前瞻性、双盲、随机研究中,我们比较了C/B联合-9利多卡因/布比卡因(L/B)联合的肌间沟阻滞的起效。方法30例拟在肌间沟阻滞下行肩关节镜术患者被分为2组,每组15例。一组(C/B)接受含有碳酸氢钠和肾上腺素的3%2.氯普鲁卡因,随即接受含肾上腺素的0.5%布比卡因;另一组(L/B)接受2%利多卡因而不用3%2.氯普鲁卡因。每15秒评估一次运动和感觉阻滞。主要的观察终点是完全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使用时间-事件(生存率)统计分析检验。结果L/B组1例阻滞失败,被排除。C/B和L/B运动阻滞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90秒(15—575秒)和180秒(15.3720秒)(P=0.0325),C/B和L/B的感觉阻滞中位数时间分别为90秒(30~600秒)和210秒(30—3900秒)(P=0.0185)。生存分析显示,在第5分钟,C/B组15例患者中13例产生了成功的运动阻滞,而L/B组14例患者中只有7例。在第10分钟,C/B组15例患者全部产生了成功的运动阻滞,而L/B组14例中只有10例。对L/B组阻滞成功或失败的评价需时60分钟。结论本研究证明,肌间沟阻滞C/B比L/B较快达到成功阻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直接抗病毒时代的到来,持续的病毒应答(SVR)可以以近100%的速度实现,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已不再是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病死率仍然在逐年上升,其原因之一是丙型病毒性肝炎肝外疾病同样也会影响患者疾病的进展及病死率,说明病毒清除并不能完全缓解肝外表现。所以本文旨在阐述丙肝的肝外疾病,加强对丙肝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对丙肝患者病毒清除后的进一步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