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根据OCT检查结果对特发性黄斑前膜进行分级,评估其预判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例(30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OCT检查显示的黄斑中心凹形态变化将该病分为4级。各级患者均进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分析各级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情况。结果 随着分级增高,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形态改变越紊乱,黄斑前膜出现和中心凹部丢失也越明显。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的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级患者术前及术后的LogMAR BCVA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视力越差。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术前和术后LogMAR BCVA差值最大,且与其他各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Ⅱ级患者的BCVA在术后的改善程度最大。除Ⅲ级患者外,其余各级患者术前与术后C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各级患者间的CFT随着分级增高而增加,整体比较以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提示特发性黄斑前膜分级越高患者的黄斑厚度越高。结论 基于OCT检查图像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进行分级,不仅有助于预判患者术后视力和CFT的恢复情况,还有利于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时并发灌注管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病例系列观察研究,10例(10只眼)行23G/25G玻璃体切除术时发生灌注液进入视网膜下腔/脉络膜上腔的患者的手术资料。年龄50~67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积血3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体积血 2例,眼球挫裂伤合并玻璃体积血2例,黄斑前膜3例。随访时间1~12个月。结果:10例患者出现灌注液进入视网膜下腔/脉络膜上腔的可能因素为1.术者的原因:穿刺时倾斜角度、深度不够规范,形成过大过深的巩膜隧道引起灌注液进入视网膜下腔/脉络膜上腔。2.术眼瞳孔过小、眼内积血浓厚、屈光介质严重混浊及经验不足,难确认灌注管口等因素引起。结论:微创玻璃体手术中一旦发生灌注液进入视网膜下腔/脉络膜上腔意外,应即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