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各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病理结构特征,分析黄斑前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发展 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进行玻璃体切割 联合内界膜-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IMEM患者60例(62眼),根据OCT图像4期分期方案分为1期 IMEM组、2期IMEM组、3期IMEM组及4期IMEM组。将术中剥除的带内界膜的IMEM标本HE染 色后进行膜平铺及切片观察,并进一步行SMA、GFAP、S-100、CD34、CD6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及弹力纤维染色、Masson染色等特殊染色检查。记录各组膜组织类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主要 细胞和纤维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采用χ2 检验进行各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阳 性率比较,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细胞密度比较。结果:将膜组织类型分为致密型及稀疏型, 4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06)。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特点发现:从1期 到4期组织的细胞聚集度降低,细胞的胞质减少,组织内胶原纤维由致密变得疏松。4组间细胞密度 总体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73,P=0.003),多重比较分析发现2期与4期的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H=3.69,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D34均阴性表达,GFAP均阳性表达,部分膜组 织表达SMA、S-100、CD68,但各组间SMA、S-100、CD68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弹力 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提示各组的IMEM纤维成分均为胶原纤维,从1期到4期纤维逐渐扩张增厚。 结论:IMEM属于非血管性纤维增生组织,其主要细胞成分为胶质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各期细胞成 分相似,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在疾病发展后期细胞密度下降,整个过程纤维呈逐渐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除取出眼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伴有视网膜损伤且行玻璃体手术的眼内异物伤患者23例(23只眼),玻璃体切除手术中辅助应用曲安奈德染色玻璃体。结合高负压人工玻璃体后脱离法,尽可能切除全玻璃体,同时处理损伤的视网膜,必要时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结果所有患者异物均一次性取出,15例成功实施玻璃体后脱离,术后视网膜脱离3例。结论玻璃体切除治疗眼内异物伤,术中辅助应用曲安奈德染色,有利于充分切除玻璃体,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75岁,左鼻根部肿块逐渐增大伴流泪4年余。入院时查体:双眼视力0.6,左眼泪囊区触及约2 cm×2 cm×1.5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肿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指压泪囊区未见脓性分泌物溢出,泪点位正,泪道冲洗不通,伴少许黏性  相似文献   
4.
金琴辉  项振扬  郑玥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446-144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台州恩泽医疗中心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并接受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37例(37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分析黄斑中心凹部位视网膜厚度和结构变化,并记录矫正视力及视物变形、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7眼均予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黄斑前膜完整剥除,术后视力改善率91.9%(34/37);术前存在视物变形18例,术后视物变形改善12例,视物变形消失6例。术后6个月视力(0.43±0.17)较术前(0.22±0.16)提高(t=11.467,P<0.01)。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为(275.68±80.38)μm较术前的(483.05±141.94)μm下降(t=14.223,P<0.01)。未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及黄斑前膜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特发性黄斑前膜可明显改善视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各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病理结构特征, 分析黄斑前膜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医院路桥院区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的IMEM患者60例(62眼), 根据OCT图像4期分期方案分为1期IMEM组、2期IMEM组、3期IMEM组及4期IMEM组。将术中剥除的带内界膜的IMEM标本HE染色后进行膜平铺及切片观察, 并进一步行SMA、GFAP、S-100、CD34、CD68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Masson染色等特殊染色检查。记录各组膜组织类型、病理组织学结构特征、主要细胞和纤维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的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进行各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及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比较, 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组间细胞密度比较。结果: 将膜组织类型分为致密型及稀疏型, 4组膜组织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 P=0.006)。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学特点发现:从1期到4期组织的细胞聚集度降低, 细胞的胞质减少, 组织内胶原纤维由致密变得疏松。4组间细胞密度总体比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儿童BKC患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角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结果 7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9.1±3.5)岁,平均随访时间(15±14.2)个月,无角膜病变组与有角膜病变组的临床症状比较重,其眼红、畏光、睑缘鳞屑及麦粒肿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角膜病变组30例患者中,角膜表现最多的为表层点状角膜炎、角膜缘新生血管、角膜白斑及角膜周边浸润。治疗后视力均得到显著改善;角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诊断时年龄、畏光及睑板腺炎。结论早期及时的临床诊断及规范治疗对BKC儿童的视力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6例各种原因玻璃体切割途径硅油填充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病例使用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26例中共成功复位视网膜24例,手术成功率92.31%,2例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展致手术失败,术后无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氩激光光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治疗硅油填充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影响手术成功主要因素为PVR.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壁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例(21只眼)眼球壁异物(除外异物直接暴露于巩膜外,并能直视下夹取者),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取出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眼球壁异物21例(21只眼)中,20只眼异物一次性取出,1只眼异物顶出后极部眼球壁外.术后视网膜在位17只眼,视网膜脱离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方法:结合我院近5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情况,重点分析11例致感染性眼内炎病例,并比较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高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