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青光眼的治疗一直采取药物和手术两种基本方法。自1964年Flocks和Zweng首次将激光引进治疗青光眼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值得重视的经验,创造了不少好方法,但由于青光眼表现复杂、类型不同、阶段不同以及各家所用方法不同,其结果亦迥然有别,本文将近年来文献作一综述,以供参考。一、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激光虹膜切开或切除术以聚焦光能作虹膜切除术是Meyer-Schwic-kerath(1956)用氙弧光凝开始的,由于氙弧光为一复合白光,过量的热辐射导致晶体和角膜的严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婴幼儿青光眼(primary infantil glaucoma)一般称为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是一种先天遗传性小梁或前房角发育异常,阻塞房水排出而致的新生儿、婴幼儿青光眼。表现为眼压增高,角膜增大、水肿,视乳头凹陷。不典型者可较晚发病,即在眼球不能完全膨胀时出现,称为青少年性青光眼(juvenile glaucoma)。与此相反,继发性婴幼儿青光眼系指新生儿和婴幼儿期伴有结构异常,错构瘤性、代谢  相似文献   
3.
在青光眼的治疗中,各种药物的用药途径不同: 药物的不同作用方式,提供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可能性。由于局部药物类型、用药次数、时间、浓度以及每眼所用药物不同,使病人难于长期遵从医嘱,而目前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长期治疗的口服制剂仅限于碳酸醉酶抑制剂,其令人不快的副作用使之不尽适于长期服用。因此,可简化青光眼的  相似文献   
4.
暗室试验为闭角型青光眼的激发试验,以病人在暗室中呆一小时后眼压升高8mmHg为阳性。目前,对其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一般认为眼压升高是由于黑暗中瞳孔散大、虹膜根部增厚使房角狭窄或阻塞所致,但不少作者提出其它可能的原因。Feigenbaum(1931)推测,黑暗中脉络膜血管扩张而致眼压升高;Higgitt(1954)和Foulds(1957)发现某些眼的暗室试验眼压升高与房角狭窄无关;Gloster等(1973)最近认为暗室试验中引起眼压上升至少有两种因素,一种与房角狭窄有关,一种与房角狭窄无关。本文试验  相似文献   
5.
自Wise1979年首次介绍激光滤帘成形术(LTP)以来,人们对其作用机理、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研究,笔者曾于1982年综述介绍。近两年来,各国作者又作了不少新的探索,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为此,本文仅就最近的有关文献作一归纳,以便了解LTP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6.
关于青光眼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考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从不同个体和不同疾病时期对眼压的不同要求、药物治疗和激光小梁成形术的局限性,手术治疗的预期目标以及小梁切除术与全层滤过术的利弊等方面作了分析,以期对背光眼治疗的现代观点有一了解。尤其是新技术,如5-氟尿嘧啶(5-Fu)的应用,可松解的巩膜瓣缝线及激光拆线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似已成为目前青光眼手术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作者介绍一种新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前房导管分流术(anterior chamber tubeshunt to an encircling band,ACTSEB),系通过一前房导管使房水分流入环绕眼球的环形硅酮带(silicone band)的腔隙并向眶内弥散而降低眼压。手术方法:在角膜缘后4—5mm作360°环形结膜切开,鼻上象限结膜切口向后伸展8—10mm,用25号针头子角膜后4.75mm处作玻璃体穿刺放液(以防硅酮带固定时眼压升高),作4条直肌牵引缝线。先将一长30 mm、内径0.30 mm、外径0.64 mm的硅胶管(silastic tube)缝于硅酮带  相似文献   
8.
保存视力和控制眼压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尚未解决的难题。作者对24只不同病因所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滤过性手术,在这两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患眼均为眼压高伴有小梁新生血管,360°周边前粘连,房角全部或大部关闭,术前眼压平均42mmHg,药物不能控制,视力从20/40到光感。手术方法分小梁切除术和后唇巩膜切除术两种。首先在颞下方角膜缘内作前房穿刺切口(以便恢复前房,冲洗前房出血),然后在上方距角膜缘12mm处切开结膜,分离结膜瓣直达角膜缘,严格止血并剪去球筋膜。在小梁切除术中,用刀片作一1/2巩膜厚度的三角形或长方  相似文献   
9.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是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早期发生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过程,通常发生于滤过术后6周之内,多数发生在术后2~4周。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眼疼、不适或异物感。若不治疗,则常导致滤过手术的失败。为提高对这种并发症的认识,本文从临宋表现、危险因素、病理学改变与形成机理,以及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激光治疗青光眼是现代眼科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氩激光在青光眼的治疗上显示了它特有的作用和前途,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进行氩激光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旨在探索适合国人的激光条件和技术,评价疗效,探讨机理,为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