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319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12篇
  2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制肿瘤过度增殖及促进其凋亡是人类控制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抑癌基因的失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INGl(Inhibitor of grouth-1)是Garkavtsev等[1]发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ING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33~34[2,3],由3个外显子(1a,1b和2)和2个内含子组成,有4种mRNA变异体:P47ING1、P32ING1、P24ING1、P33ING1,其中以P33ING1最为重要,其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偶见细胞浆,ING1基因的低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其异常表现有基因突变、重排、缺失和表达水平降低等多种形式[4,5].现就P33ING1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3.
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发性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以女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56岁,病程5.8个月;首发症状以血便为最常见,其次为肛门肿物突出。94.7%的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在距离肛缘5.0cm范围内;肿瘤最大径(3.3±2.1)cm;其中54.5%可活动;有19.1%的肿瘤表面光滑;6.6%的肿瘤质地软;14.0%同期发现转移,肝转移最常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次;的病例出现误诊,超过者被误诊为良性疾病;手术治疗中以Miles术为主,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其次。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极易误诊。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690例60~88岁老年人腹部B超健康检查结果,其中男600例,女90例。检查项目包括肝、胆、脾、胰、肾、膀胱,男性加做前列腺,女性加做子宫附件。690例老人中检查结果阳性发现350例次,阳性率50.72%。这些较有意义的阳性发现为:前列腺增生105例(15.2%),其中Ⅰ、Ⅱ、Ⅲ度增生分别为65、34、6例。胆囊结石64例(9.27%),其中1例合并胆囊癌(后经手术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建立和完善老年病院外救护体系就显的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老年危重病院外防治系统,应该是包含普及使用老龄保险卡,建立老年健康档案和保健中心,以及老年家庭病床的高效保健网络。 一、普及老年保健知识,提高危重病群体监测能力 通过1989~1992年3年对本院急诊科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陪护人随机调查表明,不少患者突然发病,回  相似文献   
6.
管床医师:病史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每年4—5月发作,进入夏季后缓解,上腹呈绞痛样,进食加重,频繁呕吐胃内食物,无宿食味,排黄稀便,无发热,半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间歇2h左右又发作,在当地用黏膜保护剂、西咪替丁、三九胃泰、654—2、驱虫等治疗收效不好。查体:T36.8℃,P78次/min,R18次/min,BP124/78mmHg,消瘦,结合膜略苍白,腹软,上腹部深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肠鸣音12次/min.  相似文献   
7.
人大肠癌细胞体外常温及温热环境中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TT比色法对20例大肠癌患者术后标本在常温及温热环境中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某些药物在温热环境中,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显著提高,此项试验为临床温热化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对人型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MIC50分别为0.03125、0.25mg/L和0.25、0.50mg/L。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两种支原体的MIC50均分别为1.0、2.0mg/L。诺氟沙星对两种支原体的活性较差,MICl卯分别为16.0、32.0mg/L。环丙沙星对人型支原体的MIC50为2.0mg/L,而对解脲脲原体的MIC50则为8.0mg/L。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新品种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抗Mh和抗Uu活性强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等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本结果可为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市卫生防疫站于1979年开始进行家蝇抗药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指导科学灭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药对治证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治证定量分析河南450003河南中医学院谢宝兴,谢民郑州市四院连中鄂主题词中药配伍/分析,统计学药对的概念早已为中医药学界熟知,但其定量化研究进展却不尽人意。今以芍药、茯苓这个药对的定量化研究为例说明药对定量化研究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在《伤寒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