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已有眼挫伤致人工晶状体部分脱出的报道[1-4],本文报道1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后4周,眼钝挫伤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完全脱出位球结膜下,报告如下. 1病例 患者女,76岁.于2011 -05 -30凌晨,左眼被醉酒的家人用拳头击伤.伤后10 h,来我院门诊,诊断为左眼挫伤性前房积血收入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 membrane detachment,DMD)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系列研究。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汉口爱尔眼科医院诊治的白内障摘出术后DMD患者12例(12眼),经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确诊为DMD,其中轻度脱离5例、中度脱离3例、重度脱离4例。结果 12 968例行白内障摘出术患者中12例患者发生了DMD,其中8例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4例为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发生率分别是0.062%和3.101%。5例轻度、1例中度和1例重度DMD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中度和1例重度DMD经前房注气术痊愈,而1例重度DMD经前房注气失败后改行角膜内皮移植术痊愈,1例重度DMD术中发现1/4悬韧带离断和中上方大范围后弹力层脱离,术毕行前房注气术,术后因体位原因气体进入后房和玻璃体腔继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放弃治疗,逐渐发展为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 DMD重在预防,一旦发生需要个性化治疗,综合考虑手术的必要性和风险、手术时机和方式的选择、自发性复位的可能性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对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7-09/2018-07合并有MGD的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1wk给予眼睑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在院内进行一次全套治疗后,嘱患者每晚进行家庭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一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试验组为行睑板腺理疗前)、术后1wk,1mo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等,LipiView检查脂质层厚度(LLT),并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TBUT、TMH、OSDI比较有差异(P<0.05); 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 1mo NITBUT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NITBUT较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TMH术后1wk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破坏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泪道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9-03在我院行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280例316眼泪道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术后疗效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治愈率为52.2%,好转率为30.7%,无效率为17.1%。患者有无鼻炎(OR=95.58)、术后注入眼膏频率(OR=0.001)、既往是否有泪道置管术史(OR=0.0009)、既往是否有泪道激光术史(OR=94.73)、术中填塞材料可吸收与否(OR=0.002)是术后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鼻炎及泪道激光术史是降低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疗效的因素,术后定期注入眼膏、泪道置管术史及术中填塞可吸收材料均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PICC置管后不同部位、不同静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对201例接受PICC置管术的患者,分别按照置管部位(左上肢、右上肢)和置管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观察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ICC并发症发生率为25.9%,左右上肢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87,P〉0.05),不同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768,1.253;P〉0.05)。结论穿刺左右上肢、穿刺不同静脉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没有差异。严格规范的操作与导管维护对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前房积血是一种常见病,分为外伤性前房积血和特发性前房积血,病因较为复杂[1-3].本文报告1例因双眼视力下降3月,进行头颅磁共振检查时,出现左眼视力骤降,当时诊为特发性前房积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屈光矫正手术非常普及情况下,“裸眼视力”这个名词的适用性.方法 介绍眼科健康检查时对裸眼视力判定的困惑.引用辞海对“裸”解释和裸眼视力的英语表达进行分析,解释裸眼视力这个名词的内涵.结果 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没有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的视觉辨别能力仍称为裸眼视力是不妥的.结论 建议淡出或不用裸眼视力这个名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OPD-Scan Ⅲ标记法与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入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散光度数1.00~3.00 D,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按术前角膜散光标记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眼)使用OPD-Scan Ⅲ标记法,对照组(35眼)使用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残余散光和人工晶状体轴位偏差等,并对人工晶状体轴位偏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11±0.09)与术前(0.5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个月人工晶状体轴位偏差与术后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散光(1.88±0.49)D与术后3个月(0.54±0.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 d、术后3个月两组间人工晶状体轴位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PD-Scan Ⅲ标记法与裂隙灯水平窄光带标记法均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前者对操作者的要求更低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0.
已有较多单眼翼状胬肉术后出巩膜溶解的报道,有的与翼状胬肉手术及术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有关[1-4].本文介绍风湿病患者2例双眼翼状胬肉术后发生胬肉切除区的坏死性前部巩膜炎,伴周边角膜溃疡、角膜浅基质层圆斑状浸润灶的周边角膜基质炎,本文是对病例的相关病因、临床表现的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