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amin synthetase,GS)和L-谷氨酸-L-天冬氨酸转运体(L-glutamate-L-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高眼压下的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共66只,均通过巩膜上静脉结扎法制作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选取右眼作为造模眼,左眼作为对照眼,其中12只于造模后1周、2周和3周测量眼压,观察比较双眼眼压变化情况.余54只随机分为3组,眼局部分别应用SC H442416滴眼液、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滴术眼,分别为SC H442416滴眼液组、ZM241385滴眼液和载体滴眼液组,连续滴用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GS和GLAST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造模后1周、2周和3周造模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滴用SCH442416滴眼液或ZM241385滴眼液3周后,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C 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 mRNA的表达,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同时,SCH442416滴眼液组或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表达与载体滴眼液组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而SCH442416滴眼液组和ZM241385滴眼液组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巩膜上静脉结扎能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方法稳定可靠.腺苷A2a受体拮抗剂SCH442416和ZM241385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GS和GLAST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两种不同的拮抗剂作用似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神经胶质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是近年来发育神经生物学的重大发现之一.M üller细胞是视网膜组织中的主要神经胶质细胞,不仅对神经元起到营养支持作用,在视网膜受到损伤时还会发生增殖、去分化,呈现出神经干细胞特性.而深入了解M üller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将有利于开展基于Müller细胞的对视网膜疾病的的未来治疗策略的探索.为此,文中对视网膜Müller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及其调节机制和M üller神经胶质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底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4/2022-06于我院就诊并选择角膜塑形镜矫正视力的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40例40眼,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1、3、6mo评估裸眼远视力、眼轴,并采用OCTA观察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SVD)和深层血流密度(DVD)、视网膜厚度(CRT)、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A)和周长(FAZ-P)、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血流密度(RPCD)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后1、3、6mo,纳入患者裸眼远视力较戴镜前显著改善(P<0.001),眼轴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戴镜前后,纳入患者中心凹象限SVD、中心凹和下方象限DVD均有差异(P<0.01),但CRT、FAZ-A和FAZ-P、RNFL厚度、RPCD均无差异(P>0.05)。结论: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显著改善视力,黄斑区局部视网膜血流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孔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oly(β-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和微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rn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引起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价这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干眼模型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右眼造模眼的角膜层间植入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分别于术后0.5月、1月、2月处死动物,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兔的眼部刺激症状,均在术后短期内迅速缓解;术后0.5月,材料的孔隙内可见少量长梭形的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术后2个月,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继续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并向材料的中心迁徙,同时合成胶原纤维。结论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keratoprostheses,PMMA)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制作人工晶体的PMMA材料,通过整体切削抛光的方法制备两型(Ⅰ型和Ⅱ型)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干眼模型兔5只,随机编号为NO.1至NO.5,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3只,第二组2只,取右眼作为实验眼,角膜层间植入人工角膜,第一组植入Ⅰ型,第二组植入Ⅱ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NO.4实验兔由于术中分离时穿破了后板层角膜,结束观察。除此之外,在观察期间内Ⅰ型和Ⅱ型PMMA人工角膜均稳定在位,与前、后板层角膜紧密愈合,未发现人工角膜移位、脱出、角膜溶解和房水渗漏等并发症,在观察期间内最长保留了4月余(NO.1实验兔)。NO.2实验兔的后板层角膜发生了较明显的混浊现象,其余实验兔未发现类似情况。结论自行研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非穿透一体式人工角膜有一定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后片微孔设计的Ⅱ型人工角膜理论上有利于改善前、后板层角膜的营养代谢,设计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干眼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4只,采用右眼摘除泪腺、第3眼睑及Harder's腺。造模后第1、3、5、7、10、15天行Sh irm erⅠ试验和1%虎红角膜染色检查,造模前与造模后术眼自身对照。造模后3周取角膜、结膜组织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扫描电镜检查眼表上皮细胞形态,左、右眼对照。结果造模前兔Sh irm erⅠ试验值(18.1±3.6)mm,造模后Sh irm erⅠ试验值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下降,5 d后稳定在5.0 mm以下。造模后各天Sh irm erⅠ试验值与造模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造模前兔角膜虎红染色阴性,造模后7 d开始出现阳性染色,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染色程度逐渐加重。造模后3周术眼角膜、结膜光学显微镜及透射、扫描电镜检查均见异常。结论采用泪腺、第3眼睑和Harder's腺摘除术能成功建立兔干眼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孔聚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Poly(β-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HEMA和微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引起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评价这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干眼模型兔1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右眼造模眼的角膜层间植入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分别于术后0.5月、1月、2月处死动物,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实验兔的眼部刺激症状,均在术后短期内迅速缓解;术后0.5月,材料的孔隙内可见少量长梭形的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术后2个月,角膜基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继续长入材料的孔隙内并向材料的中心迁徙,同时合成胶原纤维。结论微孔PHEMA、微孔PMMA材料植入干眼模型兔角膜层间后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