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状态下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的表达是否增高以及这种增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上调是否相关。方法将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置于94%N2、5%CO2和1%O2的低氧环境,检测0、1、2、3、4hILK,HIF-1α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用LY294002抑制ILK的活性或RNA干扰抑制ILK的表达后再次检测缺氧4h上述3种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缺氧0hILK、HIF-1α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低,而缺氧1~4hILK、HIF-1α和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但这种增高都会因为ILK的表达或活性受到抑制而被抑制。结论缺氧状态下在RF/6A细胞中ILK的表达增高,并且ILK的表达增高也会使HIF-1α和VEGF表达上调,说明ILK参与缺氧状态下RF/6A细胞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70只健康 Wistar 大鼠,预实验随机抽取 20 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灌注组,记录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 inography,ERG)并测定b波峰值,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后,其余50只随机分为10组,用升高眼压1 h 的方法建立右眼视网膜缺血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3、6、12 、24 h、3、5、7、14、21 d记录双眼暗视闪光 ERG并测定b波峰值。 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物左右眼ERG b波峰值无差异;单纯灌注眼与正常对照眼ERG b波峰值无差异;单纯缺血组实验眼ERG各波消失,再灌注实验眼组ERG b波部分恢复,但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波峰值呈进行性下降. 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大鼠视网膜功能持续渐进性的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3.
uPA/uPAR系统是一个多向性的活化系统,两者结合后可促使细胞表面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降解多种基质蛋白成分,促进细胞迁移.此外,uPAR还可以与β1、β2、β3整合素结合调节细胞黏附、移行,并通过激活Src激酶家系调节细胞信号传递.最近几年的临床和实验已经证明uPA/uPAR系统在眼科病理性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针对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的uPA/uPAR系统在新生血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将uPA/uPAR系统作为治疗靶目标,选择性的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发展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和比较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考察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和α-萘胺法测定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的抑制亚硝化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水提取物对耳廓肿胀抑制率为36.57%,扭体抑制率为49.14%,且给药后1、2 h小鼠对热板的痛阈值分别提高47.40%和67.35%,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酸乙酯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半数抑制浓度(IC50)=(0.084±0.008)mg·mL–1]和ABTS自由基[IC50=(0.063±0.005)mg·mL–1]的能力最强,并显著强于其他提取部位(P<0.05);水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IC50=(4.35±0.15)mg·mL–1]和阻断亚硝胺[IC50=(11.08±0.27)mg·mL–1]的能力均著强于其他提取部位(P<0.05)。结论 金线吊乌龟不同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抗氧化和抑制亚硝化活性,其中水提取物的抗炎、镇痛和抑制亚硝化活性最强,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uPA/uPAR系统是一个多向性的活化系统,两者结合后可促使细胞表面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降解多种基质蛋白成分,促进细胞迁移.此外,uPAR还可以与β1、β2、β3整合素结合调节细胞黏附、移行,并通过激活Src激酶家系调节细胞信号传递.最近几年的临床和实验已经证明uPA/uPAR系统在眼科病理性新生血管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针对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的uPA/uPAR系统在新生血管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进一步将uPA/uPAR系统作为治疗靶目标,选择性的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发展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胺碘酮诱导肺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方法 通过胺碘酮体外干预肺A549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及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的mRNA表达.结果 相差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在应用胺碘酮100μM,150μM处理72h组呈α-SMA的高表达.实时RT-PCR分析显示胺碘酮诱导的α-SMAmRNA及α-SMA蛋白上调达72h.胺碘酮诱导的A549细胞系中α-SMAmRNA及α-SMA的表达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结论 胺碘酮通过增加α-SMA表达诱导肺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可能是胺碘酮诱发肺纤维化的重要促纤维化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温州地区健康老年人群六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ing distance, 6MWD)的影响因素,建立适合中国老年人的6MWD预测模型。方法 随机选择参与温州心血管病高危筛查的60~80岁健康受试者,根据2002年美国胸科协会颁布的六分钟步行试验(six-minute walking test, 6MWT)操作指南,每个受试者完成2次6MWT。记录受试者的一般特征、血压、心率和6MWD,建立6MWD预测模型。结果 214名受试者完成测试,受试者平均6MWD为(508.8±70.94)m,不同性别、运动习惯老年人的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受试者的身高、体质量、BMI和6MWD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和BMI是6MWD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分别能预测26%、32%的6MWD的相关变量(男性组、女性组)。国外的健康人群6MWD预测模型无法准确评估中国人群。结论 6MWT是一种简单、安全的运动试验,与老年人的性别、运动习惯、年龄、身高、BMI相关。本研究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26...  相似文献   
8.
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是一种最近发现的能够与整合素β1、β3亚基胞浆域结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包含三个独特的结构域:N末端4个锚蛋白(ankyrin,ANK)重复序列,C末端激酶结构域,两者之间是磷脂酰肌醇结合结构域(phosphinositide binding motif),简称PH结构域。ILK是PI-3K信号传导通路的重要成员,PI-3K产物PIP3与ILK的PH结构域结合后使之活化,进一步可以通过磷酸化下游底物PKB/AKT、GSK-3促进VEGF的表达;另一方面VEGF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也可以激活ILK,活化的ILK进一步通过调节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过程参与调控VEGF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因此抑制ILK功能可能产生的这种双重作用效果——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网形成——表明ILK很可能成为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后皮质从视网膜内表面分离称为玻璃体后脱离(PVD)。PVD可以改善部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预后,缩短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药物性PVD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现就纤维蛋白溶解酶诱导产生PVD的组织结构基础、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343-3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整合连接激酶(ILK)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系)中,用LY294002抑制ILK活性或siRNA转染敲减ILK表达后,检测ILK对VEGF诱导的细胞黏附、增生、迁移及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并在动物模型水平观察LY294002抑制ILK活性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VEGF处理组、LY294002抑制组、siRNA转染组细胞黏附实验结果分别为(0.0726±0.01961)、(0.1137±0.02631)、(0.0837±0.01503)、(0.0853±0.02454),VEGF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11,P<0.01);LY294002抑制组以及siRNA转染组与VEGF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74 和2.91,P<0.01)。正常对照组、VEGF处理组、LY294002抑制组细胞增生实验结果分别为(0.4162±0.1392)、(0.6412±0.2420)、(0.4476±0.1834),VEGF处理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8,P<0.05);LY294002抑制组与VEGF处理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244,P<0.05)。正常对照组、VEGF处理组、LY294002抑制组细胞迁移实验结果分别为(83.66±30.283)、(248±74.748)、(138.5±38.167),VEGF处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P<0.01);LY294002抑制组与VEGF处理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3.682,P<0.01)。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实验显示,ILK活性或表达受到抑制后无明显管状结构形成。动物实验显示腹膜下注射LY294002使视网膜后极部无灌注区面积从(62798±16995.62)μm2增加至(84722.65±10435.01) μ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6,P<0.01)。 结论 应用LY294002抑制ILK活性或siRNA转染敲减ILK表达使细胞黏附率、细胞增生率及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下降。ILK通过参与调控VEGF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增生、迁移及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过程而对VEGF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