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瑞博  郭永红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826-1827
当前,高度近视眼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相对而言,高度近视专用人工晶状体保留光学区角膜组织完整性,其能保持屈光组织良好的光学特性,并且与其他普通人工晶状体比较,更加能接近术前的解剖结构,从而获得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临床试验和观察结果初步证明矫治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高度近视专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性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0种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手术治疗后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35只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75.6%。除Fuchs综合征外,老年性白内障且术后矫正视力≥0.5的百分经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合并其他眼病的白内障患者也宜争取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观察颢侧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合并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52只眼),入院用药物控制眼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均行颞侧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果 术后46只限(88.5%)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8只眼(73.1%)眼压低于21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为(1_95±0.41)mm、(3.54±0.50)m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所有房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和开放,粘连范围缩小或消失,无1例浅前房、低眼压和恶性青光眼并发症发生.结论 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经济、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优点,可达到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和保留角膜上方青光眼手术位置的目的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 10∶ 3.0 mm位经角巩缘部切口行囊袋上超声乳化合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经 5 .0 mm巩膜隧道切口行囊袋上超声乳化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曲率和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术后 3个月内能按时完成随访并除去因合并其他眼病影响术后视力者 ,折叠式人工晶体组 40眼 ,硬性人工晶体组 2 4眼进行回顾性研究 ,将术后各期的视力、角膜曲率和散光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第 1天至第 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都大于 0 .5 ,两组之间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无差异 (u检验 ,p>0 .0 5 )。因为两组的切口部位都在 10∶ 30位 ,位于垂直和水平径线之间 ,术后垂直和水平径上角膜曲率均下降 ,垂直径上的变化明显大于水平径 ,但两组之间无差异 (u检验 ,p>0 .0 5 )。虽然折叠晶体组切口小于硬性人工晶体组 ,但距角膜中央的距离较近 ,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 (u检验 ,p>0 .0 5 )。结论 :两种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 ,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曲率和散光变化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mm小光斑飞点扫描伴主动眼球跟踪系统的激光机行常规LASIK术后,眼高阶像差和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的改变,同时观察术后不同瞳孔直径下眼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33例60眼均接受常规LASIK手术,术前和术后3mo分别检查记录5mm和6mm瞳孔直径下总高阶像差、三阶彗差、四阶球差和角膜前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SIK术后,5mm和6mm瞳孔直径下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其中四阶球差增加最为显著;术后水平彗差比垂直彗差增加显著;术前术后6mm直径下高阶像差均较5mm直径下显著增大;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向正值方向明显变化,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近视眼常规LASIK术后,各项高阶像差明显增大,其中球差增大最为显著。手术前后6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均比5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明显增大。术后角膜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由负值变为正值,且增大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的动态变化和屈光状态、视力变化的关系。方法近视44例(88只眼)均采用标准LASIK治疗,术后1周、1、3、6月随访,记录术前术后角膜曲率、屈光状态、视力,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曲率和屈光状态从术后1周~3月各期回退显著(P〈0.001),3~6个月趋于稳定(P〉0.05,P〉0.5);术后视力1月内稳定(P〉0.5),1~3月下降有显著性(P〈0.01),3~6个月趋于稳定(P〉0.1)。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3个月内回退较显著,3~6个月趋于稳定,屈光状态和视力随着角膜曲率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角膜曲率的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 联合Zyoptix Tissue Saing(简称T.S,节约角膜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4例8眼高度近视合并薄角膜患者采用LASEK联合T.S治疗,记录切削深度等数据,随访并记录检查结果. 结果:术后1mo 8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haze均<Ⅰ级;术中经计算角膜基床厚度均>280μm.结论:LASEK联合T.S治疗高度近视合并薄角膜能保留更多角膜组织,提高了安全性,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为近视的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将近视患者80例分为低度近视组10例,中度近视组30例,高度近视组40例,三组均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治疗。结果术前三组眼压值、角膜厚度、屈光度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其中低度组与中度组、低度组与高度组、中度组与高度组,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间屈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镶磨术治疗不同程度的近视都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能降低眼压、角膜厚度与屈光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博士伦Zyoptix节约角膜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同时分析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因角膜相对较薄不适宜接受常规LASIK手术,而采用Zyoptix节约角膜个体化LASIK治疗的患者32例64眼,分析节约角膜的程度、术后1a余视力的恢复和6mm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的变化。结果:手术平均节约角膜组织29.27μm,节约组织达21.36%;术后1a余,裸眼视力为0.93±0.24,较术前裸眼视力显著提高(P<0.01),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96±0.09相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81%的眼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1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在6mm瞳孔直径下,总体高阶像差、三阶彗差、四阶球差较术前分别增大1.76倍、2.10倍、3.90倍,与常规LASIK术相似。结论:Zyoptix节约角膜个体化LASIK可以节约角膜组织20%~25%,扩大近视治疗度数范围,临床上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103.0mm位经角巩缘部切口行囊袋上超声乳化合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和经5.0mm巩膜隧道切口行囊袋上超声乳化合并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曲率和散光变化的影响.方法对术后3个月内能按时完成随访并除去因合并其他眼病影响术后视力者,折叠式人工晶体组40眼,硬性人工晶体组24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术后各期的视力、角膜曲率和散光变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的平均值都大于0.5,两组之间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无差异(u检验,p>0.05).因为两组的切口部位都在1030位,位于垂直和水平径线之间,术后垂直和水平径上角膜曲率均下降,垂直径上的变化明显大于水平径,但两组之间无差异(u检验,p>0.05).虽然折叠晶体组切口小于硬性人工晶体组,但距角膜中央的距离较近,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u检验,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曲率和散光变化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