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眼科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置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 2010年行不同手术方式的羟基磷灰石眼座置入48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46只眼手术后义眼活动度好,伤口愈合佳,经1~2年随访无义眼台暴露、感染.结论:Ⅰ期羟基磷灰石眼座置入手术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Ⅱ期义眼座眶内置入手术时机不易过迟.  相似文献   
2.
重度上睑下垂矫治术后再次手术整复原因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后远期并发症的预防,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2001年门诊患者中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后要求再次整形者48例(79眼)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重睑皱褶过高、皱褶不全59眼,其中上睑瘢痕显露29眼;眼睑闭合不全41眼,其中皮肤紧缩性闭合不全19眼;矫正过度4眼。所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睑迟滞现象。结论:多数并发症通过手术技巧可以预防,但睑闭合不全及上睑迟滞问题仍是今后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眼球内容摘除术后的患者结膜囊狭窄合并眼窝凹陷,因装戴的义眼不好看,而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植入义眼台后再戴义眼,外形就会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为了使II期植入义眼台的术式更简单,笔者我们试行对传统的义眼台植入术[1]进行改良,将义眼台由外直肌旁路直接置入肌锥内,简便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中对眶组织及其血运的破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两种类型下睑内翻倒睫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先天性睑内翻倒睫患者,一般采用下穹窿皮肤穿线术、L形皮肤切除去除赘皮及肥厚的轮匝肌两种手术方式。对老年痉挛性睑内翻倒睫患者,采用增强下睑皮肤眶隔张力、眼轮匝肌增强术。结果:本组102例198眼,均Ⅰ期愈合,术后1周180只眼全部矫正,24只眼轻度过矫。术后1月,191只眼全部矫正(占96.46%),4只眼轻度过矫(占2.02%),3只眼轻度欠矫(占1.52%)。结论:在下睑内翻倒睫的手术治疗中,只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手术方式,才会使得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睫状缘色素细胞(pigmented cells from the ciliary margin,PCM)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体外共培养构建视网膜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组织贴壁培养方法分别分离培养原代大鼠BM和PCM,再将二者进行直接共培养(1∶2),观察细胞生长情况;MTT方法进行增殖能力检测;在促神经分化诱导液中诱导21 d后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物包括视杆细胞Rho1 D4、双极神经元CHX10和Müller胶质细胞10E4的表达.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两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共培养后细胞总体的增殖活性虽然显著低于单纯BM,但比单纯PCM有了一定提升;诱导分化后单纯PCM视网膜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物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BM,而共培养后的细胞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PCM和BM.结论 采用BM与PCM共培养能够获得大量表达视网膜干细胞相关分子标记物的细胞群,有望成为视网膜干细胞来源,用于视神经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6.
李军  贺新征  李岩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8):1620-1621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的发病情况及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患有翼状胬肉的患者进行职业分析,并对210眼施行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术后随诊1mo~1a。结果:痊愈163例190眼,有效率达90.5%,复发17例20眼复发率9.5%。结论:翼状胬肉发病与环境有关,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好,操作方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眼球内容摘除术后的患者结膜囊狭窄合并眼窝凹陷,因装戴的义眼不好看,而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植入义眼台后再戴义眼,外形就会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为了使Ⅱ期植入义眼台的术式更简单,笔者我们试行对传统的义眼台植入术进行改良,将义眼台由外直肌旁路直接置入肌锥内,简便了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中对眶组织及其血运的破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患者45例,在病程2周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双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nervefiberlayer,RNFL)厚度,将发作眼与对侧眼的数据进行比较,并分析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高眼压持续时间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发作眼RNFL厚度为(118.80±38.45)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48.67±58.59)μm、(159.80±57.82)μm、(89.60±31.37)μm、(79.47±27.54)μm;对侧眼RNFL厚度为(98.20±16.89)μm,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为(120.13±23.61)μm、(131.60±27.41)μm、(74.01±18.07)μm、(67.80±13.41)μm。急性发作眼比对侧眼的RNFL厚度增加,且发作眼上方、下方、鼻侧和颞侧各个象限的RNFL较对侧眼均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急性发作眼的RNFL厚度与治疗前眼压呈正相关(r=0.370,P<0.05),与高眼压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603,P<0.01);与年龄无关(r=-0.317,P>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单次急性发作后,RNFL明显水肿,这种变化可持续到发作后2周,且治疗前眼压越高、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RNFL水肿越严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