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 方法 经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为ROP的84例患儿16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为双眼发病。其中,1期病变4只眼,2期病变52只眼,3期病变80只眼,4期病变8只眼,5期病变8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AP-ROP)16只眼。伴有附加病变18只眼。均在全身麻醉下散瞳,采用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行FFA检查。观察各期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形态特征、毛细血管充盈状态、新生血管形态和荧光渗漏情况。结果 FFA检查发现,1期病变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分支增多并扩张纡曲,毛细血管末梢渗透性增加,可见少量荧光渗漏。有血管区与远端无血管区之间形成明确分界线。2期病变视网膜颞侧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并呈形似扫帚的平行分布,末端血管相互吻合形成环路,病变边缘纤维组织增生呈嵴样改变,并伴有“爆米花”现象(popcorn)。3期病变视网膜嵴继续增宽,新生血管纤维增生膜形成并突破视网膜内界膜向玻璃体方向伸展,大量荧光渗漏。嵴与远端无血管区境界清楚。4、5期病变视网膜非脱离区的血管改变与2、3期无异,脱离的视网膜部分显示为血管扩张伴荧光渗漏。伴有附加病变的患眼后极部视网膜动脉纡曲、扩张,周边部大量无灌注区,同时伴有点片状出血呈遮蔽荧光。AP-ROP患眼后极部视网膜血管纡曲、粗大,毛细血管极度扩张。而在后极部以外的视网膜仅见少数纡曲的大血管,无毛细血管形成,在无血管区边缘可见大量团状新生血管荧光渗漏。 结论 ROP患儿1~3期病变周边视网膜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分界线明显,荧光渗漏情况逐渐加重;4期及5期病变,脱离视网膜焦距显示不清楚;附加病变主要以后极部动脉纡曲为主;APROP后极部动静脉均纡曲扩张,新生血管荧光渗漏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医学心理学PBL教学中两组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A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B组,平均分分别为81.5455±4.1076和75.4545±3.6705(P〈0.01),提出学生作为PBL教学法的中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该教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进而对PBL教学中问题设置、教师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以及考核形式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后大学生应急能力及志愿服务意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后大学生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及灾后志愿服务参与情况,为加强大学生灾害应急教育、促进灾后志愿活动开展提供决策建议. [方法]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四川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0对数据进行录入,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发放问卷527份,回收有效问卷517份,有效回收率98.10%.大学生在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采取正确逃生方式的比例为73.1%~91.9%,36.1%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自然灾害应急避险的基本知识,31.5%的大学生表示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不能够灵活运用运用平时学到的应急知识.性别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灾害认识水平的重要因素(P值分别为0.038、0.015),逃生训练和灾害课程是影响大学生灾害知识运用的重要因素(P值分别为0.048、0.034),同时,逃生训练和灾害知识认识水平是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8、0.032). [结论]大学生灾害认识和逃生技能总体掌握情况较好,参加灾后志愿服务积极性较高;学校教育并非大学生获取自然灾害应急知识的最主要途径,高校灾害教育急需创新.现行高校灾害教育缺乏系统的灾害逃生训练课程,大学生缺乏志愿服务领域的相关知识,学校要因势利导,使学生灾后志愿活动高效、安全、广泛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