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闭角型青光眼是造成国人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浅前房和窄房角是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学基础及主要危险因素.基于对当前闭角型青光眼机制学说的总结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思考,笔者提出“跨晶状体压力差与睫状体阻滞”假说.晶状体与睫状体之间存在的房水流体力学阻滞即睫状体阻滞,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跨晶状体前后的压力差,其推动晶状体前移,进而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短期高眼压定义为术后1周至3个月眼压升高至21 mmHg(1 mmHg=0.133 kPa), 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下降至21 mmHg以内且保持稳定。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用药数量、短期高眼压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结果研究期间共277例(315只眼)患者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 其中299只眼(94.9%)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 34只眼(10.8%)术后眼压持续升高, 判定为手术失败, 最终纳入234例(265只眼)患者, 其中男性161例(184只眼)、女性73例(81只眼), 年龄为42(26, 54)岁, 术前眼压为(37.7±11.1)mmHg, 使用降眼压药物3(2, 4)种。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为43.0%(114/26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剂量激光睫状体成形术(low dose trans-scleral cycloplasty,LDCP)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后前房深度和房角参数的变化。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5月至 2019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患者12例15眼,年龄(54.7±14.1)岁。方法 LDCP是采用较少激光点数(能量1200~2000 mw,持续时间2 s)、仅对2个钟点范围睫状体光凝而达到睫状体重塑、松解睫状环阻滞的一种方法。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临床资料。主要指标 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500 (angle opening distance 500,AOD500)、小梁网-虹膜夹角500 (trabecular iris angle 500,TIA500)、最大睫状突厚度(CBTmax)、小梁睫状突夹角(TCA)、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5眼平均激光治疗点数为(13.3±2.3)(9~16个点)。治疗前眼压中位数(范围)为26.6(7.3~60.0) mmHg,治疗后1周为10.6(6.1~53.9) mmHg(Z=-2.726,P=0.006)。治疗前抗青光眼药数量中位数(范围)为3 (0~5)种,治疗后1周为0 (0~3)种 (Z=-3.078,P=0.002)。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显示平均中央前房深度、AOD500和TIA500分别由治疗前的(1.44±0.48)mm、0.00(0~0.19) mm、0.00(0~20.1)°,增加至治疗后1周的(1.66±0.34)mm、0.04(0~0.28)mm、4.63(0~28. 5)°  (P均<0.05);平均CBTmax和TCA分别由治疗前的(0.98±0.12)mm和(55.7±16.8)°,增加至治疗后1周的(1.05±0.09)mm和 (66.8±17.3)° (P=0.060,0.004);13眼(86.7%)周边前房深度(Van Herick法)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8眼在治疗后1个月内因不同原因行白内障手术,未行二次手术治疗的7眼治疗后3个月的中位数眼压和平均前房深度分别为15.5 mmHg和1.73 mm。结论 LDCP可明显加深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央和周边前房,具有良好的即时降眼压效应,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但该治疗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眼科,2021,30: 30-3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联合前房增殖膜拦截技术(AC-PMI)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小梁切除术联合AC-PMI的NVG患者28例(31眼)。方法 回顾患者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手术累计成功率,在不使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时,眼压≤21 mmHg为手术完全成功;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 mmHg为手术条件成功。主要指标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平均随访(11.3±3.8)个月。术后12个月的平均眼压由术前的(51.3±8.3)mmHg下降至(14.2±5.0)mmHg(P<0.001)。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由术前的2(2,3)种下降至0(0,0)种(P=0.002)。术后12个月手术累计完全成功率为72.6%、条件成功率为87.3%。低眼压、前房积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及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均为3.2%(1/31)。结论 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青光眼患者术后远期随访状况及影响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353例,剔除住院信息记录相对不完整患者823例,共纳入患者2530例。根据术后随访中位次数将患者分为随访总次数>6次(依从性较好)组1167例和随访总次数≤6次(依从性较差)组1363例。收集患者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全身系统疾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子女数、青光眼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患者随访依从性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第2、3、5年的随访率分别为43.30%、34.10%、12.56%。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越大随访依从性越差(70岁~:OR=1.662,P<0.05)。相对于无业人员,个体及退休患者随访依从性较好,农民随访依从性较差(个体:OR=0.446,退休:OR=0.575,农民:OR=1.330;均P<0.05)。相对于文盲,接受过小学和中学教育的患者随访依从性越好(小学:OR=0.625,中学:OR=0.551;均P<0.05)。相对于无全身系统疾病患者,合并全身系统疾病患者随访依从性好(OR=0.824,P<0.05)。相对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随访依从性较好(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OR=0.657,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OR=0.453,其他类型青光眼:OR=0.396;均P<0.05)。结论仅约1/8的青光眼患者完成5年随访,1/3的患者完成3年随访。年龄较大、无业及农民、无系统性疾病、APACG患者的随访依从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国产眼科光纤导管在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中初步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年5月至2018年8月温州眼视光医院接受国产眼科光纤导管进行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方法 使用国产眼科光纤导管进行黏小管成形术,于角巩膜缘床开窗进入前房,使房水可以直接经巩膜瓣下进入Schlemm管断端开口,术中不使用抗代谢药物,术末紧密缝合巩膜瓣。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使用降眼压药物下眼压≤21 mmHg为条件成功,不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为完全成功。主要指标 Schlemm管穿通率、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结果 23眼(76.7%)完成了360°Schlemm管穿通。术前平均眼压(34.3±13.9)mmHg,术后1天、1周、1、3和6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5.0±9.7)mmHg、(17.3±8.8)mmHg、(15.6±3.7)mmHg、(13.9±6.1)mmHg和(13.4±3.3)mmHg(P<0.001);术前平均用药为(3.4±1.2)种,术后1天、1周、1、3和6个月的平均用药分别为(0.2±0.9)种、(0.5±0.9)种、(0.2±0.5)种、(0.1±0.2)种和(0.2±0.5)种(P<0.05)。术后6个月条件成功率和完全成功率分别为95.0%(19/20)和85.0%(17/20)。 4眼(18.2%)出现前房积血,其中1眼(4.5%)伴有一过性低眼压和I级浅前房。术后6个月95%(19/20)在裂隙灯下未见明显滤过泡。9眼(40.9%)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结论 随访6个月的结果表明,国产眼科光纤导管在穿透性黏小管成形术中的Schlemm管穿通率约为四分之三。手术成功者6个月随访期间眼压明显下降,且滤过泡发生率低。但其远期疗效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6~12月于温州眼视光医院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连续青光眼病例15例(16眼)。方法 回顾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后眼压及降眼压药物数量等信息。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眼压≤21 mmHg;其中未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者为完全成功,无论是否使用降眼压药物则为条件成功。主要指标眼压、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滤过泡形态。结果 15例(16眼)中男性7例,平均年龄(48.9±16.0)岁。术前眼压为(37.9±11.4)mmHg,平均用药3种(2,4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7.2±6.0)、(15.9±4.5)、(14.4±2.2)、(13.0±1.8)、(13.7±3.2)、(12.9±2.9)、(15.6±3.1)、(14.5±2.7)mmHg,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的降眼压药物数量的中位数(范围)为0(0,1.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的降眼压药物数量均...  相似文献   
8.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PEI)联合房角镜指导下器械辅助房角分离术(GSL)的170例(18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单纯PEI后开放房角0(0, 2)个钟点数,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器械辅助的房角分离开放房角6(3, 8)个钟点数。急性PACG、慢性PACG及术前因角膜水肿无法查房角的患者术前与PEI后、PEI-GSL后与PEI后相比, 房角粘连关闭点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论急性PACG还是慢性PACG, 单纯PEI开放房角的范围有限, 进一步在房角镜指导下联合器械辅助的GSL可以更大范围地开放房角。  相似文献   
9.
18岁以下儿童青光眼存在房角关闭的发生率较低.本文依照世界青光眼学会联合会分类系统介绍了可能发生房角关闭的儿童青光眼类型、发生机制、治疗概况,特别是对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晶状体异位、白内障术后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相关青光眼等常见类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更为系统地了解房角关闭在儿童青光眼中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SI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SLT治疗的SIG患者17例(25眼)。收集患者SLT术前, 术后1周、2周和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病例资料,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眼压、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治疗成功率、激光相关并发症。治疗成功定义为不需要增加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及抗青光眼手术情况下, 术后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且较基线下降百分比超过20%。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SLT手术前后眼压, 采用秩和检验比较SLT手术前后抗青光眼药物种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治疗累积成功率。结果: 纳入患者术前基线眼压为(34.6±8.1)mmHg, 使用抗青光眼药物3(3, 4)种。随访时间(16.8±11.3)个月。术后1周、2周和1、3、6个月及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25.6±8.2) (20.2±8.1) (18.0±7.7) (14.7±3.6) (16.2±4.4) (15.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