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5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胃肠道肺转移瘤患者20例(56个病灶).其中单肺13例、双肺7例。利用计算机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Ⅰ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观察2个月.56个病灶中CR32个,PR19个,NC5个.总有效率91.1%,2个月内无死亡病例,并发气胸2例、咯血痰2例、胸腔出血1例(均经常规治疗后好转)。认为胃肠道肺转移瘤肺内病灶5个以下、最大直径不超过3cm者,采用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肺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行余肺切除术后护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肺癌余肺切除术是治疗肺癌复发转移及第二原发癌的主要方法.余肺切除手术难度及创伤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围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对24例肺癌术后复发再次行余肺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认为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循环系统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的氧气吸入,给予正确的雾化吸入,对术侧胸腔内压力的正确判断,适当的入量及有效的止痛措施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平稳恢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6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的注吸I/A系统吸净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后 ,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A组 ) ,同期施行的3 2例 ( 3 2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同样的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 ,进行单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不做前段玻璃体切除 ,作为对照组 (B组 )。术后随访 2年以上。结果 后发障发生的情况 ,A组 2眼 ( 4 4% ) ,B组 7眼 ( 2 1 9% )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均未发现眼底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与继发性肝癌,前者是指肝脏和肝内胆管原发性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后者是来自其他器官的继发癌。本文重点论述原发性肝癌。1 肝癌诊断与治疗的历史2 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肝癌研究进展缓慢,近5 0多年来,肝癌的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实践都取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科学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和现代医学影像指导下的微创治疗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使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提高,肝癌的整体疗效有了很大的进步。5 0多年来,每十年都有可喜的进步。2 0世纪5 0年代由于弄清了肝内的解剖和切除后的代谢变化,使大肝…  相似文献   
5.
1一般护理
  1.1休息与体位 未昏迷病人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昏迷者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要设专人护理,床上安床挡,躁动者用约束带,以保证病人的安全。
  1.2饮食护理 肝昏迷前驱期,宜选用易消化的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高碳水化合物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已有昏迷者,可鼻饲流质饮食。
  (1)蛋白质:①未昏迷的肝性脑病病人,蛋白质应控制在15~50g/d之间。②昏迷状态的病人,严禁蛋白质。③当病人清醒后,蛋白质从20g开始逐步增加至50g,以植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含有多种支链氨基酸,产氨少,利于氨的排出,可避免机体产生负氮平衡。④病情好转后,可给予产氨少的动物蛋白,如牛奶。肉类和蛋类产氨较高。  相似文献   
6.
从常规指标中建立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建立基于常规实验室指标的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模型,为传统的肝穿刺活检提供简便的非创伤性替代手段。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38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建立诊断模型。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验证和比较该模型与Forns指数、APRI指数、Hepascore及SLFG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各指标组合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常规实验室指标,其中SLFG模型、S指数和Hepascore均具有较好的表现。由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PLT)和白蛋白(Alb)三个常规指标组成的S指数(S指数=1000×GGT/(PLT×Alb2))判断有无明显肝纤维化和有无早期肝硬化时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达到0.686和0.762。使用以下推荐界值,S指数〈0.1预测无明显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90.4%,S指数≥0.5预测存在明显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为86.2%;S指数〈0.3预测无早期肝硬化的灵敏度为84.8%,S指数≥1.5预测存在早期肝硬化的特异度为97.7%。结论由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的简单组合S指数,能较准确而方便地区分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慢性HB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TGF-β1对RPE细胞bcl-2/Fas mRNA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awthfactor-β1,TGF-β1)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不同浓度TGF-β1作用下的人RPE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el-2和Fas mRNA的表达。使用Western-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处理过的PRE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正示,随着TGF-β1岛浓度的增高,人RPE细胞中bcl-2mRNA表达降低,Fas mRNA的表达逐渐增高;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TGF-β1浓度的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增高。结论TGF-β1可上调RPE细胞表面Fas基因的表达,从而激活Caspase-3的活性而诱导RPE细胞凋亡,Caspase-3在RPE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眼科新进展2006;26(3):194-197]  相似文献   
9.
<正> 孤独肾是泌尿系较罕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往往由于偶发的症状进行泌尿系检查或诊疗时方被发现。我院曾遇1例。患者男性,30岁,以间歇性全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2—3年,且进行性加重于1979年11月8日以“肾结核”之诊断收入院。自述2—3年前即有间歇性全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无浮肿及其他不适,服中药后症状可暂时缓解。近2月来再次发作,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渐加剧。排尿白天10—12次,夜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泪液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113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采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5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联合rhEGF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干燥、烧灼等不适症状),泪膜功能,泪液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状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0360,P=0.0420),观察组治疗后的FL评分低于对照组,泪液分泌长度、BUT长于对照组(t_(1)=10.613,t_(2)=8.173,t_(3)=8.070,P<0.05),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t_(1)=5.430,t_(2)=2.535,P<0.05),丙二醛、LPO均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7%VS 10.53%)对比无统计学意义(χ^(2)=1.5730,P=0.2100)。结论rhEGF联合双氯芬酸钠可通过减轻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降低泪液炎症水平,进而改善泪膜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