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蒋道源 《实用防盲技术》2012,7(3):117-118,138
目的检测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及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各波的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并与正常人比较,评价其差异。方法选择残疾鉴定工作中超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和正常对照组20例(40眼),用综合验光法验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测量各波的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分析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数、中心凹部神经上皮层厚度及PVEP各波的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关系。结果超高度近视眼平均眼屈光度数为(18.30±4.6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平均神经上皮层厚度为(158.54±6.82)μ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EP各波的反应潜伏期N75波为(85.26±2.95)ms,P100波为(120.97±10.58)ms,N145波为(153.66±9.03)ms,P100波振幅(5.12±2.03)uv,同对照组相比,各波反应潜伏期明显延迟,振幅低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高度近视眼与正常眼相比,眼屈光度数越大,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明显变薄,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VEP)各波的反应振幅与潜伏期明显较正常眼差,提示视网膜神经上皮通路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评价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眼表损伤患者167例,随机分成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45例,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55例,联合应用组67例。分别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白天每2h1次(6次/d),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白天每2h1次(6次/d),晚上睡前滴眼1次,联合应用组同时按上述方法两药间隔5min点眼治疗。结果: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6.4%和83.6%,玻璃酸钠滴眼液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8.9%,联合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97.0%。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在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优于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而联合应用组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应用组(P<0.05)。观察过程中未见局部刺激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较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各种眼表损伤更有效,但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种眼表面损伤疗效更确切,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以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并观察用药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本院2007、2012年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1058、1857例,对比抗菌药物的给药方式、平均用药时间、用药总费用及术后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2012年眼科疾病的全身抗生素使用率、用药总费用均低于200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仅2007年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眼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应全身应用,应局部应用,其安全有效,且用药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100例住院患者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眼发生浅前房27眼,发生率为24.5%,浅前房发生时间在术后1到6d,其中房水滤过过强19眼,结膜瓣渗漏4眼,脉络膜脱离3眼,恶性青光眼1眼;手术治疗3眼,其余24眼保守治疗.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大多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