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转人APP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实验采用C57BL/ 6J 转人APP基因小鼠6只,采用同背景10个月龄的 C57 BL/ 6J正常小鼠6只做为对照。灌注处死小鼠,完整取出右眼球分离视网膜,制作电镜标本观察视网膜各层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视网膜各层细胞异常明显:膜盘排列结构模糊, 局部间隙溶解、甚至消失;外核层细胞体干枯变形,染色质聚集浓缩;内核层可见固缩细胞; 神经节细胞胞膜不完整, 线粒体水肿,并可见染色质聚集。结论转人APP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各层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存在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董海莲 《中外医疗》2010,29(31):56-56
目的通过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检查对农村居民白内障筛查。研究对象:北京顺义区天竺、后沙峪、高丽营三镇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40岁以上居民约1135人。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北京顺义区天竺、后沙峪、高丽营三镇进行了以白内障为主的眼病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4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d、1个月、3个月检查记录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采用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观察术后屈光状态、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中3眼发生后囊膜破裂,给予前房玻璃体清除及虹膜周边切除术,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2眼出现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经加大黏弹剂剂量后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除2眼外,其余患眼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实际与预计植入屈光度差值为(3.28±1.44)D,平均(-2.52±2.13)D。术后后囊膜混浊13眼,其中9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虹膜后粘连3眼;5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多在术后2~3d内自行恢复;未见其他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是较理想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sor protein,APP)转基因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和视神经纤维记数的改变。方法本实验采用6只10月龄的C57BL/6JAPP转基因雄性小鼠模型作为模型组,6只同月龄的C57BL/6J正常雄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处死小鼠,完整取出眼球分离视网膜,进行视网膜常规HE染色,同时取球后视神经制作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视神经形态,行图像分析和轴突纤维计数。结果视神经横断面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纤维组织疏松,排列较紊乱,染色深浅不均,间质增多,部分轴突水肿。与正常对照组(1.77±0.04)×106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神经纤维数量(2.28±0.06)×106明显减少,视神经纤维密度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为(0.3836±0.0697)μm-2和(0.2701±0.0517)μ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神经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颗粒层和外颗粒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减少,视神经纤维数明显减少而且受损,提示APP转基因AD模型小鼠视网膜和视神经存在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房角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8例(2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眼压变化,A超及前房角镜观察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变化,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9·82±1.21)mmHg(1kPa=7.5mmHg)、(18.64±1.62)mmHg、(16.14±1.36)mmHg、(15.87±0.93)mmHg,与术前(24.35±1.64)mm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两两比较,术后1d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平均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2·0±0.6)mm、(3.1±0.2)mm、(3.2±0.5)mm;与术前中央前房深度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房角开放状态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有效降低眼压,同时也可明显开放房角,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