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众  杨国华  董仰增  王翔 《眼科研究》2001,19(3):262-264
目的 对黏弹性物质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将135例(166眼)随机分成Ⅰ组(83眼)单纯行小梁切除术,Ⅱ组(83眼)行小梁切除术并前房内及结膜瓣下注入2%甲基纤维素果两组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有效滤过泡形成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黏弹性物质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结膜瓣下注入黏弹性物质也无助于有效滤过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种平  董仰增  李润婷 《眼科研究》2003,21(5):524-526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眼内反应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 术后1、3、6、12和24个月的眼压(单位:mmHg)分别为:13.52±4.71、16.30±4.11、16.38±4.26、16.54±4.39和17.6±4.58,与术前眼压46.24±9.32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期间2眼眼压>21mmHg,其中一眼局部用药可控制,另一眼接受再次手术。75%眼可见显著弥散的滤过泡。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视力不稳定,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比经典小梁切除术更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3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内反应、眼压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眼压术后5~7天7眼在3.96~7.10 mmHg,其余太低测不出;术后1、3、6和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12.34±3.81)、(14.68±3.73)、(15.75±4.14)和(17.13±6.1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值分别为16.08、14.89、13.83和10.24,P均<0.01).随访期间6眼眼压>21 mmHg,经术区激光周边虹膜成型或房角穿刺4眼恢复正常.术后早期全部可见滤过泡隆起,随访末期77.1%可见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有小梁-后弹力膜穿孔、术区虹膜前粘连及小梁-后弹力膜纤维增生增厚.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