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技术在远视矫正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可以通过飞秒激光取出凹型基质透镜,或者将近视术中取出的凸型基质透镜植入远视者角膜的方法矫正远视。本文综述了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技术矫正远视的临床效果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 白细胞介素(IL)-6既介导炎症反应过程又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角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值得探讨. 目的 探讨IL-6在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活化和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正常6~8周龄C57B L/6小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鼠32只和糖尿病模型鼠20只,采用50 mg/kg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内注射5d的方法诱导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均行角膜上皮刮除术,然后分别于刮除后即刻和48 h结膜下注射IL-6或等容量PBS,采用荧光素染色法评价随时间延长的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体外培养小鼠角膜上皮干/祖细胞(TKE2细胞系),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估不同质量浓度IL-6处理后细胞克隆率(CFE),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和小鼠再生上皮中干细胞标志物△NP63、Ki67的表达以及关键转录因子STAT3磷酸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小鼠角膜再生上皮中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显示,正常对照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PBS注射组与IL-6注射组注射后24、48和72 h残留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占原始缺损面积的百分比随角膜上皮损伤后时间延长均明显缩小,同时间点IL-6注射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均明显小于PBS注射组,组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F分组=19.982,P<0.01;F时间=589.350,P<0.01;糖尿病组:F分组=25.411,P<0.01;F时间=334.807,P<0.01).空白对照组及10、20、50、100 ng/ml IL-6处理组CFE分别为(13.23±1.12)%、(15.87±1.30)%、(21.69±1.62)%、(25.33±1.28)%和(18.67±1.54)%,随着IL-6质量浓度的增加CFE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47,P<0.01).50 ng/ml IL-6处理5、10、15、30和60 min细胞中△NP63、Ki67和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各时间点细胞中△NP63、Ki67和p-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刮除后24 h的再生上皮中IL-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21和1.00±0.16,糖尿病组小鼠角膜再生上皮中IL-6 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小鼠下降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3),糖尿病小鼠角膜上皮刮除后48 h的再生上皮中IL-6蛋白质量浓度为(257±12)ng/μ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小鼠的(323±17) ng/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1). 结论 IL-6能够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促进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的活化和增生,进而促进角膜上皮修复,而封闭内源性IL-6则会延迟小鼠角膜上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圆锥角膜是一种进行性、严重影响青少年视力的疾病。圆锥角膜常造成高度近视、不规则散光,部分患者晚期角膜出现明显瘢痕,视力明显下降。在圆锥角膜的诊疗过程中,圆锥角膜屈光重建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多种治疗方法在不同病程阶段中(非进展期、进展期、晚期)为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屈光重建,使其获得良好的视功能。文章主要针对不同时期圆锥角膜屈光重建的方案进行综述,分析国内外各治疗方案的利弊,总结不同治疗方式的特点,以期为圆锥角膜诊疗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及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引起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全球性的致盲性眼病。病毒在眼表发生原发感染后,转运并终生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反复复发引起角膜病变。在对HSV潜伏机制方面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病毒自身和宿主反应两方面共同调控了病毒的潜伏过程。近年来,嗜神经病毒的侵袭、免疫、潜伏复发等各方面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为HSK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主要对HSV-1角膜初发感染后在三叉神经节内潜伏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对目前HSK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早期干眼应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与玻璃体钠滴眼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12月济南明水眼科医院行SMILE手术后干眼者67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地夸磷索钠组, 24例;玻璃酸钠组, 21例;联合组, 22例。所有患者均选右眼作为研究对象, 地夸磷索钠组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 玻璃酸钠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 联合组给予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术后随访1个月, 比较3组的视力、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及SchirmerⅡ试验。结果 3组视力在术后1周、1个月均有明显改善, 屈光度稳定。3组BUT、TMH、SchirmerⅡ试验及症状评分在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BUT、TMH、SchirmerⅡ试验结果术后1周时均下降明显, 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时均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与玻璃酸钠组的BUT、TMH、SchirmerⅡ试验结果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