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统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睫状体离断行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患者17例(17眼)。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确认睫状体离断及术后复位情况,术前及术后均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分析入选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所有入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操作下完成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结果 所有患者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后UBM检查证实睫状体离断复位;所有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散光度为(1.24±0.66)D,术后1周为(2.02±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变异指数(ISV)为16.29±6.05,术后为27.00±4.69;术眼术前角膜前表面垂直非对称性指数(IVA)为0.12±0.04,术后为0.18±0.05,术眼术前及术后ISV、I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角膜前表面7 mm和9 mm环域间的平均曲率术前为(7.97±0.27)mm,术后为(8.05±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缝合范围按中位数记录,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睫状体离断复位手术缝合范围中位数与术后散光轴位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34,P=0.006)。术后1个月,9例患者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复查,ISV为17.33±5.74,IVA为0.12±0.05,角膜前表面散光度为(1.02±0.46)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经典的直视下睫状体离断复位术可以有效地使睫状体离断复位,但可造成术后早期散光。Pentacam角膜地形图用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角膜状态,可为更客观地评估手术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岳岩坤  刘武  莫宾 《武警医学》2012,23(6):515-518
 目的 采用频域Cirrus HD-OCT进一步观察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眼底的形态及视网膜内部的特有结构。 方法 收集北京同仁医院急性期VKH综合征确诊病例20例40只眼。对20例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检查。当天选用Cirrus HD-OCT机器,应用512×128及高清5线两种扫描模式测量20例(40只眼)后极部视网膜结构,此后每7 d 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复查,直至后极部视网膜完全复位,主要指标:定性描述OCT后极部视网膜内在结构的特异改变。 结果 HD-OCT显示12只眼(30%)视乳头隆起水肿;34只眼(85%)可见后极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其中6只眼(15%)表现为单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另28只眼(70%)在黄斑中心凹处出现光感受细胞层内外节(IS/OS)层的劈裂,形成囊腔(cystoid space CS),CS中呈现颗粒样反射信号,光感受细胞层外节(outer segment,OS)层紧贴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形成厚度均匀的一层膜样结构。 结论 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后极部并非单纯发生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视网膜IS/OS劈裂只发生在黄斑中心凹。OCT在急性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上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莫宾  刘武 《眼科》2011,20(4):255-258
目的研究频域Cirrus HD-OCT测量中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值。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18~36岁的正常人98例196眼。方法用Cirrus HD-OCT的512×128及200×200两种扫描模式对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主要指标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体积,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结果采用512×128扫描模式,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为(242.41±20.02)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10.01±0.60)mm3,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0.71±12.41)μm。九个分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之间除了内环上方与内环鼻侧及内环颞侧与外环鼻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区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左右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512×128及200×200两种扫描模式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频域Cirrus HD-OCT测量的正常中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较文献报告的Stratus OCT约厚50μm,在临床上进行比较时应注意仪器差异。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在黄斑水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宾  刘武 《中国医药导刊》2005,7(2):128-130
19世纪末,黄斑水肿就已被认为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是眼底病的一种常见体征,但非一种独立的眼病.引起黄斑水肿的疾病主要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放射性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内眼手术术后(白内障术后、激光治疗后)等.因其损害中心视功能造成严重视力障碍,且尚无好的治疗方法而备受关注.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治疗黄斑水肿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包括激光光凝、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其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焦剑  莫宾  刘武 《眼科》2005,14(1):22-23,i002
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是1896年Marfan首先描述的一种先天性中胚叶发育不良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骨骼、心血管、眼部受累为其特征。我院曾收治一例马凡综合征患者,病史复杂,眼部并发症多样,现结合住院资料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视网膜电图(ERG)探究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伪手术组(各12只兔).记录各组术前及术后7、15、30、60d(每时间点3只兔)ERG b波振幅.统计各组ERG的a波和b波振幅数值,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间及手术组、伪手术组时间点间ERG a波振幅未见明显差异.手术组术后ERG b波振幅较术前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38),手术组与伪手术组间及伪手术组与术前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和P=0.369),手术组和伪手术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术组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后ERG b波振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载片植入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能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唐雅楠  莫宾  刘武  王宁利  李思珍 《眼科》2012,21(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所发论文的特点,为个人及单位增强科研实力提供建议。设计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在北京同仁医院登记存档的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学术论文。方法 统计分析论文数量、构成、期刊类型分布及作者职称和发文类型等。主要指标 论文数量、种类、期刊类型分布、研究内容、作者职称和发文类型。结果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2008-2010年共发表论文533篇,其中SCI文章88篇(16.51%),中华系列94篇(17.64%),核心期刊304篇(57.04%)。其中2008、2009、2010年分别发文172篇、195篇、166篇,SCI文章分别为19篇、29篇、40篇。SCI期刊约62种,核心期刊44种。文章类型以临床研究为主(244篇),基础研究(101篇)、专科护理(60篇)、教学管理(9篇)等也均有涉及。533篇论文中,498篇(93.43%)由中、高级职称人员撰写。结论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近年发表论文数量整体趋势相对平稳,发文质量不断提高,反映专业水平和科研实力层次多、角度广。高级职称专家和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要发文群体。(眼科,2012,21:132-135)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激光房水细胞仪(LFCM)定量分析PVR动物模型中的炎症反应及PDTC对房水闪光的影响。方法:青紫蓝家兔20只随机等分成2组,在视网膜上制造裂孔后,向第1组所有家兔的右眼(A1组)及第2组所有家兔的左眼(A2组)玻璃体腔注射PDTC 0.1mL,向第2组所有家兔的右眼(B1)玻璃体腔注射BSS0.1mL。1h后向实验眼A1组注射BSS0.1mL,向实验眼A2组及实验眼B1组玻璃体腔注射5000U IL-1β。分别于术前及第二次注射后4,24h,1,2及4wk进行临床观察及LFCM检查。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在术后4,24h,1,2及4wk进行。结果:在术后24h~2wk PDTC能够明显抑制PVR动物模型中的炎症反应。虽然在术后2wk时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炎症反应已完全消退,但应用LFCM发现实验眼B1组炎症反应仍比另2组明显。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明IL-1β能够活化NF-κB,PDTC能够抑制其活化而没有明显视网膜毒性作用。结论:在玻璃体腔注射IL-1β诱导的PVR动物模型中有炎症反应的参与,PDTC可以明显抑制此炎症反应。LFCM提供了一种新的,灵敏的,客观和非侵入式的方法对PVR动物模型中的炎症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郝静  刘武  李彬  李倩  莫宾  袁爽  李翔 《眼科研究》2010,28(10):921-925
目的观察蛇毒纤溶酶是否可以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A、B、C、D组,每组6只。左眼玻璃体腔注射0.1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右眼玻璃体腔分别注入1000U/mL(商品单位)的蛇毒纤溶酶0.04、0.05、0.08、0.1mL,术后1、3、7d通过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观察眼前后节的变化。术后7d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药物注入后是否诱发PVD,并评价其对视网膜结构的影响。结果术后7d对照眼无PVD形成,光学显微镜下见各实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部分性PVD形成。A、B、C组的视网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D组可见局限性视网膜内界膜溶解破坏,局部视网膜隆起变薄及脉络膜下渗出的毒性改变。A组和D组的扫描电镜结果与光学显微镜一致。随着玻璃体腔蛇毒纤溶酶注射剂量的增加,玻璃体液化程度加大,PVD的范围也加大。结论兔眼玻璃体腔注射适当剂量的蛇毒纤溶酶,在术后7d可以诱导部分性PVD的形成,且视网膜形态无明显改变。大剂量应用时可见视网膜结构的毒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继发性黄斑裂孔是指由外伤、眼科手术、视网膜血管疾病、眼内炎症、眼内肿瘤等眼部其他病变所造成或伴发的黄斑裂孔(MH).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与特发性MH不同,其临床表现和转归也不尽相同,可合并黄斑水肿、出血、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等异常.部分外伤性MH可以自愈,视力预后也常常受原发病变的影响.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继发性MH的重要手段,但手术指证不同于特发性MH.不仅要考虑裂孔本身,还要考虑到原发病因对预后的影响.由于缺少统一的病例选择和手术时机标准,在临床处理上,要综合考虑MH以及原发眼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从而尽量改善继发性MH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