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术摘出球内异物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对73例(73眼)球内异物住院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球内异物摘出率为97.3%,术后有用视力(本组为0.05 ̄0.4)由术前的13.7%增至41.1%,良好视力(本组为≥0.5)由4.1%增至10.9%。结论: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有利于摘出球内异物和提高术后视力且能同时解决异物存留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双向免疫疗法-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剂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免疫疗法分为两大类〔1,2〕,一类是免疫抑制疗法 ,一类是免疫调节 (增强 )疗法。其所用药物 ,前者称为免疫抑制剂 ,后者称为免疫调节 (增强 )剂。免疫抑制剂主要有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2 )烷化剂 :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3)抗代谢药 :如硫唑嘌呤、 6 -MP等 ;(4 )抗生素类 :如更生霉素、环孢霉素A及优育糖苷等 ;(5 )生物碱类 :如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 ;(6 )生物制剂 :如抗淋巴细胞血清、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 :(1)主要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 :如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等 ;(2 )主要…  相似文献   
3.
巩膜环扎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环扎带的作用,并对环扎带的作用与必要性做出评价。方法: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28眼与玻璃体切割非联合巩膜环扎术96眼的手术效果及环扎带对视力的影响。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分析,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彻底解除PVR,牢固的封闭裂孔,并配合有效的眼内充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关键,巩膜环扎术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4.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mecrosisARN)是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视网膜血管炎、坏死性视网膜炎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971年首先由日本学者描述,当时称作桐泽型葡萄膜炎。1977年美国报道了同样的病例,称作坏死性血管闭塞性视网膜炎。1978年Young和Bird发现该病的双眼病例,又命名为双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现统一命名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由于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良,故对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收治的6例6眼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同时施行玻璃体切割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  相似文献   
5.
巩膜扣带术联合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对1996年~2002年8月在我院行巩膜扣带术后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86例392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392只眼中,视网膜完全复位377只眼(96.8%),术后矫正视力>0.05者341只眼(87%),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论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可简化术中操作,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免疫疗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免疫抑制疗法,一类是免疫调节(增强)疗法。其所用药物,前者称为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后者称为免疫调节(增强)剂,如左旋咪唑、干扰素等。联合应用的依据是,免疫调节剂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其特点是,剌激淋巴细胞,使低下的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不会使之高于正常水平,故而两者可以联合应用。末梢血淋巴细胞包括三种类型: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衍生自胸腺的淋巴细胞(T细胞),在内环境中起主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进一步可分为四种主要亚群: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毒性T细胞(TC)和迟发型超敏感性T细胞(TDH)。来自组织成分或微生物的抗原,首先由巨噬细胞加工,然后转递给辅助性T细胞。这些细胞又能诱使来自骨髓的“B”细胞使之形成分泌抗体的浆细胞,或辅助生成细胞毒性及产生白细胞介素的“T”淋巴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也与抑制性“T”细胞的成熟有关,抑制性“T”细胞分泌能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或作用于效应器本身的抑制因子,一旦由辅助性“T”细胞诱发的炎性反应达到了有用的目的时,抑制性“T”细胞的反馈抑制作用就可以中止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治疗前测CD3、CD4↑、CD8↓。治疗后测(与治前比)CD3、CD4↓、CD8↑。疾病治愈时CD4与CD8恢复到生理平衡。对眼部炎性疾病联合应用的方法是,以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为主,酌用抗菌与抗病毒药物,即地塞米松20mg 青霉素800万单位 穿琥宁400mg 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3d;以后激素逐渐减量,其它药物不变,地塞米松15mg2—3d;10mg3—4d;75mg3~4d;51mg5—6d,最后改为强的松口服。30mg7d,25mg10d;以后逐渐减量,每次减5mg延长5d,即20mg15d,15mg20d,10mg25d,5mg30d,然后停药,用激素开始同时口服左旋咪唑,每周3d,每天两次,每次2片(50mg),连服3~6个月。对于重症也可同时于眼局部注射干扰素100万单位,10d为一疗程,休2—3d,可连续2—3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术及其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38眼,无变化5眼,视力下降4眼并对其并发症及处理进行分析。讨论。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有效手段。掌握手术时机对恢复视功能,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严重玻璃体出血的原因、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3月住院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PDR的11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严重玻璃体出血的18例(18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玻璃体出血中49%出现于术后第1天,出血原因包括纤维血管膜残端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渗血、视网膜切开、视网膜裂孔、前玻璃体纤维血管增殖等;出血并发症包括继发性青光眼、增殖膜形成等。结论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出血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于出血量大,难于吸收及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积极治疗可改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疗效。方法:对100例120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设常规切口组,超声乳化组为对照组,对手术后视力和角膜曲率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与超声乳化组结果相似(P〉0.05),与常规大切口手术组比散光小,视力较好(P〈0.01)。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效果好,与超声乳化结果相似,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出血23例,血肿位于基底节19例,丘脑1例,侧脑室1例,尾状核头部1例,颞顶叶1例,出血王20~40ml4例、41~60ml15例、70ml1例、>100ml3例。术中血肿抽吸1/2~2/3,余用引流管注入尿激酶引流。脑病6例,存活4例,死亡2例(1例过于危重死亡,1例死于术后肺感染)。23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6%。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6例、搀扶行走12例,勉强搀扶行走2例,植物生存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