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尚无特异性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务人员的诊疗工作存在高风险暴露,并且部分感染患者早期无发热,部分症状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类似,需要早期鉴别。本文结合一例首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019-nCoV感染病例,针对2019-nCoV的特点以及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预检、早期鉴别、医务防护措施等进行讨论,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鼓膜(tympanic membrane,TM)是一种半透明的菲薄结构,由角质化的鳞状上皮外层、纤维状中层和粘膜内层三层结构组成[1]。造成鼓膜穿孔的最常见病因有外伤、中耳炎和鼓膜置管术遗留的造口等。虽然大多数急性鼓膜穿孔是可以自愈的,但面积较大的穿孔或慢性穿孔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才能修复。穿孔的鼓膜如果不能及时愈合,失去了阻挡外界细菌进入中耳的有效屏障,中耳感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严重者还会引起耳溢液、传导性听力下降甚至胆脂瘤的形成等,造成严重的并发症。鼓膜穿孔的自愈通过上皮细胞的移行而完成,但常缺少纤维中间层,相较于正常鼓膜,自愈后的鼓膜更加脆弱、传声性能不理想、较易形成内陷袋,并且在一定的气压伤时有再次穿孔的可能。因此,重建类似原生鼓膜的三层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大鼠β防御素(rat β-defensin,rBD)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咽鼓管鼓室的表达,探讨β防御素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排除中耳感染的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前3组36只行颈部切口经右侧听泡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溶液(1 mg/mL)30 μL制作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造模后分别于第1、3、7天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对照组12只右侧听泡注入生理盐水30μL,左侧听泡作为正常组,3 d后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咽鼓管鼓室rBD-1 mRNA和rBD-2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大鼠咽鼓管鼓室存在rBD-1和rBD-2的表达,且rBD-1的表达较rBD-2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1、3、7天,rBD-1表达变化不明显;rBD-2则在造模后第1、3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渐回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在大鼠,rBD-1可能参与正常咽鼓管鼓室的防御功能,造模后rBD-2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病原体入侵后的清除相关.  相似文献   
4.
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指导恶性肿瘤的治疗和评估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验能判断早期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目前用于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方法主要有蓝染料示踪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CT间接淋巴造影法.本文就CT间接淋巴造影定位前哨淋巴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成人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300例,取耳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00份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为82.33%(247/300)。共分离出268株病原菌,其中真菌112株(41.79%)、革兰阳性菌 107株(39.93%)、革兰阴性菌 49株(18.28%)。曲霉属(29.11%,78/268)、金黄色葡萄球菌(25.75%,69/268)和铜绿假单胞菌(9.33%,25/268)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分泌物中的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2.46%和90.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达到27.54%;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达到52.00%。结论 广泛开展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分泌物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OTOF基因突变是导致听神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隐性遗传性耳聋的常见致病基因。OTOF基因编码的耳畸蛋白(otoferlin)参与Ca2+相关内毛细胞突触囊泡的融合及神经递质的释放。随着对OTOF基因致病机制的研究和生物治疗递送工具的发展,近年成功采用双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基因治疗策略恢复了Otof-/-小鼠耳畸蛋白的表达并挽救了听力。国内外陆续已批准OTOF遗传性耳聋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这将是当前最有希望实现临床转化的耳聋基因治疗。OTOF基因突变所致耳聋的成功治疗将不仅为耳聋药物治疗开辟新方向,开启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也为其他耳聋患者的药物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7.
镫骨假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耳硬化症的有效手段,镫骨小窗手术方式因其微创、安全在临床应用较多.镫骨假体的选择及置放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假体的设计也不断发展演变,其中活塞式人工镫骨,即Piston型镫骨假体是最常用的假体之一.Piston型镫骨假体相关参数包括其材质、直径、长度、假体植入位置及深度、假体与砧骨或底板的角度、假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成人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我院确诊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300例,取耳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00份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为82.33%(247/300)。共分离出268株病原菌,其中真菌112株(41.79%)、革兰阳性菌107株(39.93%)、革兰阴性菌49株(18.28%)。曲霉属(29.11%,78/268)、金黄色葡萄球菌(25.75%,69/268)和铜绿假单胞菌(9.33%,25/268)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分泌物中的常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2.46%和90.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达到27.54%;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达到52.00%。结论广泛开展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分泌物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选取合理的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