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IOL-Master生物测量仪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92例患者161眼分别用IOL-Master和A型超声测量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 同时用IOL-Master及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  结果  IOL-Master和A型超声对前房深度的测量值分别为(2.94±0.19)和(2.77±0.13)mm,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但两种测量方法无显著相关性(r=0.012, P>0.05)。IOL-Master和A型超声对眼轴长度的测量值分别为(24.10±2.36)和(23.91±2.13)mm,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且两种测量方法具有显著相关性(r=0.983, P < 0.001)。IOL-Master和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4.38±1.66)和(44.12±1.62)D, 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IOL-Master与A型超声均可用于眼前节相关参数测量, 基于光学原理基础, IOL-Master测量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临床生物测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年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  观察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8~14岁在本院配戴角膜塑形镜随诊数据完整者40例(79眼), 配戴前与配戴后6个月及1年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测定与比较, 同时观察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结果  配戴后6个月及1年与配戴前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明显降低(P > 0.05)。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在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 而在1年时分别轻度增加和减少, 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角膜厚度在配戴后6个月及1年与配戴前比较无明显改变, 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配戴后1年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K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屈光度、控制近视发展效果明显, 但长期配戴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有轻度影响, 必须严密观察和随诊, 以确保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遗传研究已往不同的医学领域展开,包括遗传学、眼科学及儿科学。现将我院1979年以来所诊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进行初步分析。材料和方法病人来源:眼科遗传门诊和住院病人。对病人作眼部及全身检查,进行家系调查。取外周血作淋巴细胞培养,以Giemsa胰酶显带法作染色体分析。结果例数:31例。性别:男18人,女13人。眼别:右眼13,左眼11,双眼7。诊断年龄:2岁以下14,5岁以下13,  相似文献   
4.
手持自动验光仪在儿童屈光不正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手持自动验光仪的准确性及其在儿童屈光不正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884名 5~ 15岁儿童滴用 1%盐酸环戊通滴眼液麻痹睫状肌后 ,分别由验光师和眼科医师独立地进行视网膜检影和NikonRetinomaxK Plus 手持自动验光仪屈光检查。结果 :视网膜检影和自动验光仪验光的结果间相关系数均在 0 .95或以上。在 95 %的测量中 ,这两种检查结果差异在 0 .75D以内。自动验光仪验光的结果比视网膜检影结果稍小一些。结论 :NikonRetinomaxK Plus 手持自动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检出的屈光结果具有相当高的一致性 ,其在儿童屈光不正调查中是一种很有用的屈光检查器械  相似文献   
5.
间歇性外斜视的远近立体视觉(附1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在8l例间歇性外斜视中,发现11例远距离,定性和定量无立体视;而近距离立体视正常。同视机双眼视觉检查:正常视网膜对应1例,异常视网膜对应5例,视网膜对应缺如5例,这一现象表明,对斜视等眼病必须远近立体视双相测定,现行国内外只使用远或近单相法来评定立体视功能,诊断立体盲有片面性,不规范,作者还就远近立体视的差异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