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36例(42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不分离虹膜后粘连,利用拦截劈裂法乳化晶状体核,通过4mm大小瞳孔完成手术。结果所有病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获得生理性圆或近圆瞳孔,主要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前房纤维素渗出。结论采用本方法治疗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操作相对简单,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对6例8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患者作超声乳化摘出晶体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手术前后视力视野及并发症进行观察,观察视动能变化。结果:术后8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视野2例稍改善,ERG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人工晶状植入能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中心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斑呈一水平的椭圆形,宽约3个视乳头直径。组织学方面:黄斑可定为多于一个节细胞层厚的区域,黄斑的黄色点在黄斑内呈水平椭圆,宽约两个视乳头直径。中心窝为水平椭圆,宽约一个视乳头直径。中心凹大致象陨石坑,边缘稍升起。中心凹的倾壁称为凹壁,凹底为小凹,小凹的解剖中心为脐部。直接眼底镜所见之小凹光反射,是由凹底光反射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与临床效果。方法: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21例(23眼),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不同程度发生角膜水肿和虹膜反应性炎症,但均可控制。随访1/4~3a,视力≥0.5者7眼(26%),0.1~0.4者11眼(48%),视力最高0.8者3眼(13%);2眼恶性青光眼患者视力下降至指数/10cm,另1眼光感(-)。术后最终随访眼压2.26~3.72(平均2.33±1.15)kPa,与术前平均眼压2.53±1.24kPa比较,t =1.125,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有效,可提高中心视力。  相似文献   
5.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两种隧道切口散光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前瞻性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正上方及右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散光、前房反应及超声乳化时间。方法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资料完整者共 5 5例 ( 62眼 ) ,术前随机分 2组。右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组 (A组 ) 2 8例 ( 3 0眼 )和正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组 (B组 ) 2 7例 ( 3 2眼 )。检测患眼术前、术后 1周、术后 1月、术后 3月角膜散光度 ;观察术后 3天的前房反应 ,并记录晶状体的核硬度及超声乳化时间。结果 A组术前、术后 1周、术后 1月、术后 3月角膜散光度分别为 ( 0 91± 0 3 5 )D、( 1 48± 0 3 4)D、( 1 3 1± 0 2 6)D、( 1 13± 0 2 7)D ,B组为 ( 1 0 3± 0 19)D、( 1 5 6± 0 3 7)D、( 1 5 4± 0 3 7)D、( 1 3 7± 0 2 8)D ,两组散光度、前房反应及超声乳化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右上方巩膜隧道切口术操作简便 ,术后散光度和前房反应控制良好 ,为一较理想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切口  相似文献   
6.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起病急、发展迅猛、后果严重的眼病 ,常因炎症难以控制、角膜穿孔而失明。为了进一步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笔者从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11月筛选出 3例 3眼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 ,将其实施板层角膜移植术的治疗过程以及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报告如下。取自 1999年 6月至 2 0 0 2年 11月经临床与细菌学确诊为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 3例 3眼 ,其中男性 1例 ,女性 2例 ,平均年龄 3 0 3岁 ,平均随访 16个月 ,1例随访 3个月。致病原因系角膜外伤后感染 2眼 ,角膜接触镜损伤后感染 1眼。 3眼均发现直径 >8 0mm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研究常规正上方切口、颞上方切口以及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方法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111例120眼,随机均分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透明角膜切口(切口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A组)、颞上方切口(B组)和正上方切口(C组)3组。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和视力变化。结果术前和术后1周,3组间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A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B、C组(P值均<0.05),而B组与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97±0.35)、(1.21±0.32)、(1.17±0.26)、(1.03±0.27)D,B组分别为(1.03±0.19)、(1.56±0.37)、(1.54±0.37)、(1.37±0.28)D,C组分别为(1.05±0.24)、(1.52±0.13)、(1.48±0.10)、(1.29±0.13)D,A组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显示著小于B、C组(P值均<0.05)。B组超声乳化时间显著短于A、C组(P值均<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位于角膜最大屈光轴方向的切口有助于控制术后散光和视力恢复。颞上方角膜切口利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筋膜下麻醉行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连续58例(6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分别应用表面麻醉、球后麻醉、筋膜下麻醉各20眼,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表面麻醉组患者术中在上直肌牵引缝线、巩膜电凝、周边虹膜切除、结膜缝合时有不同程度痛感,筋膜下麻醉、球后麻醉组患者术中无明显痛感,筋膜下麻醉组1眼、球后麻醉组2眼术中出现一过性黑矇,球后麻醉组术中出现球后出血1眼,术后短暂性上睑下垂2眼。结论:小梁切除术采用筋膜下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前房放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高眼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房放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合并角膜上皮水肿的可行性。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572眼中31眼术后早期高眼压合并角膜上皮水肿,平均眼压46mmHg(1kPa=7.5mmHg),前房放液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镊子轻压上方切口后缘,缓慢放出少量房水,即可见角膜上皮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结果29眼1次放液后眼压未再升高,角膜上皮水肿消失,其余2眼为后囊膜破裂患者,1眼术后第1d、2d2次放液后眼压恢复正常,1眼术后第1d、2d2次放液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于术后5d眼压恢复正常。结论前房放液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早期高眼压合并角膜上皮水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方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23例(217眼)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比较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镜检查结果。结果:眼底镜检查217只患眼其中轻度NPDR92患眼,中度NPDR125患眼。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需激光光凝治疗者,轻度NPDR患眼8例,占8.7%;中度NPDR患眼40例,占32.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较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眼底毛细血管改变,并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施早期激光光凝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