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对比同为美国产眼力健Amo硅凝胶与丙烯酸两种不同材料的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4月~2005年7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手术效果观察,并成功随访1年以上,根据植入的晶体材料(均为美国眼力健生产)不同分为2组,A组24例30眼植入CLRFLXB3型硅凝胶人工晶体,B组25例30眼植入AR40E型丙烯酸人工晶体,对两组术后视力及A组术后角膜、前房炎症反应,后发障等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1年裸眼视力B组均好于A组,两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A组均有早期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3天内自行消退,其中2例出现KP、TYN,一周未消退,1例出现葡萄膜炎,晶体表面沉积物阳性25例占 83.33%;B组均有早期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3天内可自行消退,晶体表面沉积物阳性11例占36.67%.两组均未见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A组出现1例轻度后发障,B组未见后发障.结论 丙烯酸人工晶体比较硅凝胶的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Verisyselens(虹膜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于2004-11始开展了Verisyselens(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例(6眼)高度近视(度数-13.5~22.0D之间),密切观察术后眼压、屈光改变、视力及角膜、虹膜情况,随访1a以上。结果:大部分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术前裸眼视力0.02~0.2,最佳矫正视力由0.25~0.5,恢复到术后裸眼视力0.5~0.6。并发症较轻、较少,恢复快,仅1例为晶状体偏中心并眩光发生,经再次手术调整晶状体正位后,眩光消失,1眼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角膜轻度水肿,1眼虹膜少许脱色素,本组中另3眼出现晶状体表面尘样色素附着,(虹膜未见脱色),但均未影响视力,眼压不高。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虹膜固定型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力效果好,屈光度稳定,可预测性强,短期随访,安全性高,但国人为有色人种,术后虹膜持续为晶状体夹持,导致少量而持续脱色素,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尚需注意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测量散瞳前后瞳孔中心偏移方向及偏移量,探讨其对人工晶体光学中心定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52眼,测定正常状态、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半小时后的瞳孔中心的相对位置。结果正常状态瞳孔中心位于鼻上方,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半小时的瞳孔中心的中心多位于鼻下方,散瞳前后平均偏移量0.12mm,散瞳前后最大偏移量为0.69mm,距角膜缘中心最大偏移量为0.52mm。结论散瞳前后瞳孔中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移,所以在白内障等手术中,前房和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时,不能仅参照散瞳时瞳孔中心来定位人工晶体的位置,应根据正常瞳孔与角膜缘中心相对位置定位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5.
罗汉暄 《国际眼科杂志》2006,6(5):1064-1065
目的:通过测量缩瞳前后瞳孔中心偏移方向及偏移量,探讨其对有晶状体眼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晶状体定位的影响和改进的方法。方法:选取26例52眼健康眼,年龄18~78岁,用10g/L匹罗卡品眼水滴眼缩瞳,留取缩瞳前后的眼部照片,并使用AutoCAD软件分析测定缩瞳前后的瞳孔中心相对位置。结果:52眼正常状态瞳孔中心位于鼻上方,10g/L匹罗卡品眼水缩瞳后瞳孔中心仍位于鼻上方,平均方向为向上方偏移,缩瞳前后平均偏移量为0.18mm,最大偏移量0.62mm。结论:缩瞳前后瞳孔中心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移,所以,在有晶状体眼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做角膜标记,且行角膜标记的时机要在缩瞳前,这样会大大减少晶状体偏中心的发生机会及晶状体偏中心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