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肽基肽酶Ⅲ(dipeptidyl peptidase Ⅲ,DPP Ⅲ)在正常大鼠眼球各组织中的免疫表达.方法 选取正常的两性Wistar大鼠,应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体法检测DPP Ⅲ在正常大鼠眼球各组织中的免疫表达.结果 DPP Ⅲ在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细胞、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外丛状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DPP Ⅲ主要存在于Wistar大鼠眼球的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晶状体上皮细胞、晶状体纤维细胞、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视网膜外丛状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vascularendothelialcells,R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RVECs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1)人RVECs细胞模型。构建pCMV-Script-Notch1和pCMV-Script-DLL4质粒,酶切鉴定后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同时合成siNotch1并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s,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基因敲除效果。应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Blot法检测siNotch1对高糖下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高糖条件下Notch1/DLL4上调和下调后人RVECs中PARP-1、p-AKT、NF-κB50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人RVECs复苏后24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其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将siNotch1转染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后或同时加入DLL4,则人RVECs中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前增加显著,提示Notch能抑制高糖下PARP-1和NF-κB50的相互作用。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条件下,Notch1和DLL4上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显著降低;Notch1下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增加;p-AKT表达量则相反;提示Notch信号能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及caspase-3的激活及表达。结论 高糖情况下Notch信号可调控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并抑制PARP-1激活引起的人RVE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sstromalkeratitis,HSK)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研究表明,HSK是角膜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淋巴管、血管以及众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除接种病毒疫苗、抗病毒、免疫抑制外,目前还出现了免疫调节、抗淋巴管和抗血管等治疗方法。本文将对HSK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GM)参与人体代谢及免疫调节等许多生理过程,如营养物质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抵御病原体和维持肠道屏障等。GM与眼部疾病的关系及机制也存在关联性,许多研究表明GM对眼表具有影响,参与眼表疾病如眼睑病、泪器病、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的发生,通过对发病机制的探讨,为未来转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在不同周龄大鼠晶状体中的表达。探讨DPPHI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6、9、12周龄各15只Wistar大鼠的晶状体并用标准牛血清制成匀浆,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检测晶状体中的目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PPⅢ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变化(半定量并以灰度值表达),并应用蛋白酶活性测定DPPⅢ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酶活性变化。应用直线回归法评价DPPⅢ酶活性与鼠龄的关系。结果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得目标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000。随着正常大鼠周龄的增加,晶状体中DPPⅢ表达的峰灰度值和总灰度值均呈增加趋势。晶状体中DPPⅢ的总酶活性与Wistar大鼠的年龄呈正相关(,=0.99,P〈0.05)。结论晶状体中DPPm随年龄的增长表达发生变化,可能与晶状体发育中一些晶状体蛋白的变化有关,推测DPPⅢ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参与晶状体蛋白的降解,促进自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探讨DPPⅢ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相应分期分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PPⅢ在各组白内障大鼠及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结果 DPPⅢ在各组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并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DPPⅢ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白内障发病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2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个月,于2015年3月5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4.非接触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6 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双眼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眼底视盘边界可,杯盘比(C/D)为0.3,视网膜血管走形正常,后极部视网膜可见散在片状出血及棉绒斑,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反射消失.B超结果显示双眼玻璃体混浊.  相似文献   
8.
Tubedown-1是一种新发现的N-末端乙酰转移酶,是酵母菌NAT-1氨基末端乙酰转移酶的同源异型体,编码一个大约69 kD大小的有乙酰转移酶活性的蛋白质。目前认为tubedown-1可能参与脉管系统发育的调控,并抑制缺氧及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有望为眼科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联合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将68例NVG患者根据AGV植入术前是否进行玻璃体腔注药以及药物的不同分为雷珠单抗组(n=26)、康柏西普组(n=21)和对照组(n=21),分别于AGV植入术前3~7 d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0 g·L-1)或者康柏西普(10 g·L-1),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GV植入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或前房穿刺后待眼压(IOP)平稳行AGV植入术;对屈光介质清晰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和AGV术前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如果屈光介质不清晰,先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待能窥清眼底时再行PRP。结果:雷珠单抗组、康柏西普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1);3组患者术后平均抗青光眼药物数目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雷珠单抗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AGV植入术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NVG,短期内提高患者视力,快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Notch1是生物体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拮抗过程,Notch1是否参与了DR的发生还未得到证实. 目的 探讨Notch1、Dll4、PARP-1、Akt、核因子-κB(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高糖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中的表达. 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Dll4、PARP-1、Akt、NF-κB及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及RVECs的表达.结果 Notch1、Dll4、p-Akt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PARP-1、caspase-3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8,P=0.530).RVECs中Notch1、p-Akt的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而剪切型PARP-1、caspase-3的表达量则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时上述变化最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F-κB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在糖尿病小鼠视网膜中,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上调,但Notch1、p-Akt蛋白的表达量下调.剪切型PARP和caspase-3表达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加,Notch1、p-Akt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