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禹倩倩  姚勇 《眼科新进展》2011,31(9):897-900
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是第一个定义为对抗有机磷中毒、从而避免有机磷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酶,也因此而得名。但该酶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抗氧化性,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近年来关于PON生物学特性与PON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倍受关注。本文对PON-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活性以及作用作一综述。未来有关PON-1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成为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鉴定并分析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和正常人晶状体之间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方法 取10例(20眼)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及8例(8眼)正常透明晶状体,提取晶状体核中的水溶性蛋白行二维电泳及考马斯亮蓝凝胶染色后,用Image 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再利用MALDI-TOF-MS分析及数据库搜索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ELISA法检测差异蛋白的含量.结果 二维电泳结果显示,先天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蛋白均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4 400 ~97 400、pI5~9区域内;高丰度蛋白质斑点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20000 ~ 31000、pI 6 ~8区域内.正常透明晶状体核水溶性蛋白二维电泳图识别出34个蛋白质斑点,先天性白内障蛋白二维电泳图识别出31个点有4个.对选取的蛋白质差异斑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经数据库检索后鉴定出4种蛋白质,分别为βA3晶状体蛋白、βB1晶状体蛋白、截断的βB1晶状体蛋白和αB晶状体蛋白.ELISA结果显示,正常晶状体βA3、αB和βB1晶状体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20±0.15)g·L-1、(0.85±0.08)g·L-1、(0.72±0.05)g·L-1,而先天性白内障βA3、αB和βB1晶状体蛋白质量浓度为(1.60±0.09)g·L-1、(1.02±0.09)g·L-1、(0.59±0.07)g·L-1.先天性白内障αB晶状体蛋白较正常对照含量上调,βA3和βB1晶状体蛋白含量下调.结论 αB晶状体蛋白上调、βA3和βB1晶状体蛋白含量下调可能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技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价值。方法取8例(8眼)1型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晶状体组织,提取晶状体组织中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凝胶染色后,通过Gel Doc2000凝胶成像仪采集图像,利用PDQuest8.0凝胶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使用基质辅助激光分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仪(MALAI-TOF-MS)对蛋白斑点进行鉴定。结果二维电泳图谱能检测到35~40个左右的蛋白斑点,大部分高丰度蛋白斑点相对分子质量处于(20~31)×103范围内,小部分低丰度蛋白斑点相对分子质量处于(35~45)×103范围内,等电点在5~9之间。利用MASCOT软件查询NCBInr数据库对2个蛋白斑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进行了鉴定,分别为α-B晶状体蛋白和β-B1晶状体蛋白。结论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能够较好地分离和鉴定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为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曹葭  姚勇  傅东红  朱靖  谢田华  殷丽  禹倩倩  栾兰 《眼科研究》2014,32(11):1036-1040
背景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涉及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关于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研究多聚焦于视网膜和白内障,而近年来糖尿病合并眼表疾病的研究正在受到关注,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为更好地制定糖尿病人群干眼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目的 调查无锡市滨湖区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干眼的患病情况,了解其患病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2年9-12月对无锡市滨湖区50岁及以上糖尿病人群进行回访调查,对纳入的受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裂隙灯显微镜、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Schirmer Ⅰ试验、直接检眼镜及眼底照相等检查,依据目前国内公认的干眼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评估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社区确诊为糖尿病患者703例,调查受检人数631例,应答率为89.76%,其中男260例,女371例.确诊为干眼者312例,患病率为49.45%,其中男105例,女207例,患病率分别为40.38%和55.80%.50 ~59岁组、60 ~ 69岁组、70 ~ 79岁组和80岁以上组糖尿病患者干眼构成比分别为32.05%、43.91%、19.23%和4.81%,其中以60 ~ 69岁组干眼的构成比最高.50~59岁、60 ~ 69岁组中女性干眼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55.88%比39.34%,χ^2 =4.61,P=0.03;58.78%比37.04%,χ^2=12.10,P=0.00).糖尿病人群干眼患病的相关因素有性别(χ^2=14.52,P=0.00)、吸烟史(χ^2=40.08,P=0.00)、饮酒史(χ^2=130.20,P=0.00)、过敏史(χ^2=4.68,P=0.03)、长期使用滴眼液(χ^2=13.59,P=0.00)、用眼持续时间长(χ^2=10.53,P=0.01)、文化程度高(χ^2=7.74,P=0.01)等.干眼的症状以干涩、异物感、烧灼感为主,糖尿病干眼患者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Schirmer Ⅰ试验结果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干眼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6、48.88、40.80,均P=0.00).糖尿病干眼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和泪河高度异常的发生眼数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无锡市河埒街道50岁及以上人群干眼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3~7月对无锡市河埒街道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对所有受检人员进行干眼症主观症状问卷、泪膜破裂时间测定、角膜荧光索染色、泪液分泌功能测定SchirmerItest等检查,其结果 运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应受检人群912人,实际受检人群849人(男性328人,女性499人),其中完成问卷调查和眼部检查的共827人,受检率为90.68%.共诊断干眼症患者178例,患病率为21.5%.结论 干眼症在50岁以上人群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在女性、糖尿病、瞬目减少、长期使用眼药水受检者中患病率明显高,其患病率与年龄没有显著相关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dry eye in populations equal or over 50 years old in Helie districts of Wuxi. Methods From March to July, 2010, individuals of equal or over 50 years old of Wuxi Helie Distric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urvey venues. Every participant completed Symptoms of dry eye questionnaire, Tear-film break-up time, fluorescein staining of the cornea, and Schirmer I test. The diagnosis of dry eye was referred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The SPSS17.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A total of 912 eligible subjects, 849 took part in the study, 827 accepted the examination with the participating rate of 90.68%, including 328 men and 499 women. Of 178 participants were identified as with dry eye, the prevalence of dry eye was 21.5%. Conclusiorts The prevalence of dry eye is higher in female, diabetes mellitus, blink less, long time using of eye drops, however the ag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dry eye in populations equal or over 50 years ol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的鼻侧断端寻找方法及手术吻合技巧,选择合适的泪管支撑管提高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下泪小管断裂患者70例(70只眼)。术中显微镜下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Ⅰ期行泪道硅胶管环形置管吻合下泪小管,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0例(70只眼)下泪小管断裂中70例术中全部成功吻合。术后58只眼治愈,占82.9%;11只眼好转,占15.7%;1只眼未愈,占1.4%,总有效率达98.6%。结论泪道硅胶管环形置管吻合手术治疗下泪小管断裂是一种简便易行的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无锡市滨湖区50周岁及以上人群致盲和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无锡市滨湖区抽取了28个调查点,对其中50周岁及以上人群中盲和低视力者的相关眼病进行分析.视力<0.05者定义为盲,0.05~0.3者定义为低视力.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最终受检6150人,检出单眼盲201例,双眼盲47例,单眼低视力214例,双眼低视力84例.201例单眼盲中,55例对侧眼为低视力.在盲的295只眼中,前三位致盲眼病分别为白内障、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眼球缺失或萎缩,相关眼数分别为116、31、28只,占盲眼数的39.32%、10.51%、9.49%.在低视力的437只眼中,前三位眼病分别为白内障、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相关眼数分别为223、41、41只,占盲眼数的51.03%、9.38%、9.38%.结论 致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均以白内障为首位,其次为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球缺失或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