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眶蜂窝织炎是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可引起永久性视力丧失,并通过颅内蔓延,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1-3]。该病主要侵犯儿童,一般较轻的眶蜂窝织炎的感染都是因为虫咬、外伤以及结膜炎所致,最常见的是鼻窦、筛窦的炎症弥漫所致[4]。因此需要迅速的诊断、检查以及治疗。熟悉眼眶以及毗邻的解剖是诊断以及治疗的要点。现就诊断、治疗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键期内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模型经反转缝合及丰富环境治疗前后视皮质突触素(synaptophysin,SYP)的表达规律,及SYP对视皮质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36只14d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其中NCI组、NCII组为正常对照组;MDI组、MDII组、反转缝合(reversesuture,RS)组和RS+丰富环境(enrichedenvironment,EE)组分别行右眼眼睑缝合,RS组、RS+EE组于28d龄打开剥夺眼,同时缝合对侧眼睑行遮盖治疗,RS组放于标准环境中饲养、RS+EE组放于EE中饲养;NCI组、MDI组于28d龄,NCII组、MDII组、RS组、RS+EE组于42d龄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同时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视皮质SY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示形觉剥夺眼P100波的波形稳定性差、潜伏期延长、振幅降低。HE染色示各组大鼠视皮质神经元均未见明显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可见RS组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较MDII组高,RS+EE组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较MDII组、RS组高,MDI组大鼠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较NCI组低,MDII组、RS组大鼠视皮质SYP阳性神经元密度均较NCII组及RS+EE组低,定量分析显示以上各组SYP免疫标记的平均光密度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NCII组和RS+EE组两组间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P影响视皮质神经元可塑性,且参与了视觉发育视皮质可塑性的变化过程,是弱视发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关键期内RS+EE治疗对弱视视皮质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键期内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模型反缝合治疗前后外侧膝状体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规律。方法14日龄大鼠随机为剥夺组、正常组及反缝合治疗组,经造模成功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并分析各组大鼠外侧膝状体PSD-95蛋白和PSD-95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同年龄段弱视组外侧膝状体PSD-95呈阳性神经元密度降低,PSD-95mRNA的表达减少(P<0.01);同年龄段反缝合治疗组外侧膝状体较弱视组PSD-95呈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PSD-95mRNA的表达增多(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单眼剥夺及反缝合治疗影响大鼠外侧膝状体PSD-95的表达,提示PSD-95参与了视觉发育外侧膝状体可塑性的变化过程,是弱视发病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验证了关键期内反缝合治疗对弱视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功能状态的恢复作用,为临床弱视遮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背景 弱视的形成与视皮层中谷氨酸受体关系密切,研究已证实弱视大鼠视皮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mGluR1)表达下降,但弱视形成后,mGluR1在视皮层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 目的 探讨mGluR1在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视皮层V1区神经元突触传递效能中的作用. 方法 将16只14日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每组8只.形觉剥夺组大鼠于出生后14d缝合左眼上下睑建立单眼形觉剥夺弱视模型,模型建立后饲养31d处死2个组大鼠,制备大鼠400 μm厚视皮层切片并在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将视皮质切片分为3,5-二羟苯甘氨酸(DHPG)组、LY367385 +DHPG组、2-甲基-6-(苯乙炔)吡啶盐酸盐(MPEP) +DHPG组及LY367385 +MPEP+DHPG组,分别在人工脑脊液中添加相应药物,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法进行电生理学实验,记录视皮层V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 将药物处理前fEPSP斜率值设定为100%,DHPG处理后,正常对照组和形觉剥夺组视皮层神经元fEPSP斜率值分别增至(136.4±17.3)%和(120.7±12.8)%,2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0,P<0.05).LY367385和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分别为(114.9±9.3)%和(112.6±15.3)%,形觉剥夺组分别为(107.3±6.0)%和(110.1±4.1)%,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t=2.641、2.915,均P<0.05;形觉剥夺组:t=2.410、2.372,均P<0.05).LY367385联合MPEP处理后,正常对照组fEPSP斜率值为(104.5±2.2)%,形觉剥夺组为(102.8±14.9)%,均明显低于相应单纯DHPG处理的fEPSP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0、2.306,均P<0.05).结论 mGluR1在单眼弱视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突触传递中发挥的作用较正常大鼠减弱,mGluR1和mGluR5共同参与视皮层神经元突触的传递,2个亚型受体的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转缝合与丰富环境联合干预对单眼形觉剥夺成年弱视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作用。方法将14日龄大鼠随机分为8组:1-3组为正常对照组,4-8组为单眼剥夺组。剥夺组在生后14天行右侧眼睑缝合制备单眼剥夺模型,放于实验室标准环境下饲养,1-3组、4-6组分别于生后45天、60天、90天处死;7-8组于60日龄时打开录0夺眼,缝合左侧眼睑行遮盖治疗,第7组放于标准环境中饲养30d,即反转缝合组,第8组放于丰富环境中饲养30天,即反转缝合联合丰富环境干预组,此两组至90日龄处死取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分析各组大鼠视皮层PSD-95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同年龄段弱视组视皮层PSD-95呈阳性神经元密度降低(P〈0.001);同年龄段反转缝合干预组视皮层较弱视组PSD-95呈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同年龄段反转缝合、结合丰富环境干预组视皮层与弱视组、反转缝合组相比,PSD-95呈阳性神经元密度增加(P〈0.05),与正常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单眼剥夺影响了关键期后成年大鼠视皮层PSD-95的表达,提示PSD-95可能参与调节成年视皮层可塑性;反转缝合单纯干预、反转缝合联合丰富环境干预能部分重新激活剥夺性成年弱视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反转缝合与丰富环境联合干预的再激活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小胶质细胞的极化探讨木犀草素发挥抗抑郁活性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BT-494组(10 mg/kg,JAK1抑制剂),木犀草素低、高剂量(30、60 mg/kg)组和木犀草素(60 mg/kg)+ABT-494(10 mg/kg)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联合孤养复制抑郁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ig相应剂量的药物进行干预,1次/d,连续28 d。分别于造模前1 d、造模结束后和给药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对大鼠抑郁样行为进行评估;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DG)小胶质细胞中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 (Iba-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ELISA检测海马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IL-10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组织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度、海马组织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强迫游泳时不动时间、海马DG区Iba-1/iNOS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海马组织TNF-α、IL-6水平和p-JAK1/JAK1、p-STAT3/STAT3值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ABT-494组、木犀草素+ABT-494组和木犀草素低、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好度、海马组织IL-4、IL-10水平显著增加,强迫游泳时不动时间、海马DG区Iba-1/iNOS共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海马组织TNF-α、IL-6水平和p-JAK1/JAK1、p-STAT3/STAT3比值显著降低(P<0.05);且木犀草素和ABT-494联合使用后作用优于两者单独应用。结论 木犀草素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小胶质细胞向M1型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