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CD30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初诊的32例B-ALL细胞CD304和相关白血病抗原表达、5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10例良性血液病对照者细胞CD304的表达;21份初诊时融合基因和CD304共阳性的治疗后B-ALL样本,FCM和PCR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水平,比较两者符合率。结果:BCR-ABL1阳性病人CD304表达阳性率高于E2A-PBX1和融合基因阴性病人(P<0.05)。5例T-ALL细胞和10例对照者B细胞上CD304均阴性表达,初诊43.75%(14/32)B-ALL病人CD304阳性表达:10例BCR-ABL阳性(12例)、1例TEL-AML1阳性和3例融合基因阴性(14例)病人CD304阳性表达,而3例E2A-PBX1阳性和2例MLL/AF4阳性病人CD304阴性表达。CD304阳性病人B-ALL细胞CD66c表达频率升高(P<0.01)。21例MRD中,PCR阳性11份,FCM阳性10份,共阳性10份,与PCR结果比较,FCM阳性符合率为91%,总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后囊膜切开大小对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视功能、视轴区混浊(VAO)的影响情况。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年龄<8岁的儿童白内障患者58例(107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记录患儿术前情况,包括视力、眼压、眼位、晶状体混浊程度、全身及眼部合并症、手术年龄。根据术中后囊膜切开直径的大小分成2组:A组为2~<4 mm,B组为4~<5.5 m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平均随访时间(61.3±12.3)个月,A组20例37眼(单眼3例),B组26例46眼(单眼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A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31±0.21,其中6眼BCVA≥0.5(16.2%),具有融合功能的6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4例。19眼(51.4%)在术后7~24个月发生不同程度的VAO,其中6眼因严重的VAO再次手术切除,其余13眼给予YAG激光切开术。B组BCVA为0.48±0.26,其中24眼BCVA≥0.5(52.17%),具有融合功能的8例,具有立体视功能的8例。6眼(13.0%)发生不同程度VAO,其中2眼行YAG激光切开术治疗,且有2例随着术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眼球震颤减轻甚至消失。术后5年,A组平均眼轴长度较术前增长(2.30±2.06)mm,B组较前增长(2.13±1.53)mm,2组患者在BCVA、VAO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P值均<0.05),在眼轴增长长度、双眼融合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837,0.296;P值均>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后房型IOL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后囊膜切开范围为4~<5.5 mm时不但可以安全植入IOL,便于术中前部玻璃体的有效切除,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术后视觉质量并减少VAO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肾化浊散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透析患者钙磷水平调节作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10月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存在高磷血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6例。在低磷饮食及透析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用温肾化浊散,对照组用醋酸钙颗粒,治疗12周,比较两组降磷疗效及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降磷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血磷、血PTH无交互作用,分析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8周和治疗12周血钙水平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降磷效果上,温肾化浊散较醋酸钙有更好的疗效,而两药在升高血钙方面的影响,温肾化浊散对血钙水平存在双向调节作用,无血钙升高情况,较醋酸钙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阜阳市肿瘤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所有NSCLC患者均进行化疗治疗,对NSCLC患者化疗疗效进行评价。另选取同期本院门诊收治的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比较两组及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SCC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特征、不同化疗疗效NSCLC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SCC水平;分析CEA、CA125、CYFRA21-1、NSE、SCC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 NSCLC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NSE、SCC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中CEA、CA125、CYFRA21-1、NSE、SC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央孔型眼内镜(ICL)植入术后中央拱高的影响因素及分析导致极端拱高的可能原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8-2019年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V4c型ICL植入术的患者138例(276眼)。方法 回顾患者术前眼部生物测量参数包括屈光度(SE)、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WTW)、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ngle)、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及术中植入ICL的直径。术后1周用眼前节OCT测量患者的拱高(Vault)。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拱高值和眼部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按拱高大小分为三组,分别为低拱高组(<250 μm)、正常拱高组(250~1000 μm)和高拱高组(>1000 μm),对三组间眼部参数进行比较,分析造成极端低拱高和极端高拱高的可能影响因素。主要指标 术后拱高值。结果 术后1周平均拱高为(645±247)μm。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拱高的回归方程为:Vault(μm)=180.954×ACD(mm) +99.805×WTW(mm)-2517.5,调整r2为0.069。低拱高组、正常拱高组、高拱高组三组间的ICL直径(127.9±3.8 mm、127.3±3.6 mm、130.2±2.8 mm)和ACD(2.95±0.29 mm、3.19±0.24 mm、3.29±0.22 mm)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年龄、SE、Angle、ACV、WTW、CCT、K1、K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CD和WTW是影响术后拱高的关键因素。同时,晶状体偏厚是极端拱高的可能影响因素。提示在临床上遇到非年龄性晶状体偏厚者,在ICL的选择上需要综合考虑更多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200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初诊的MM患者7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MM细胞中CD200的表达,检测了其中40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比。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获取总生存期(OS),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CD200表达与MM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71例MM患者中,51例(71.8%)阳性表达CD200,20例(28.2%)不表达CD200。CD200+MM患者CD4+T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低于CD200-患者(P<0.05)。CD200-MM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6.0(95%CI 18.7~33.2)个月,CD200+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χ2=4.210,P=0.040)。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66.7%和42.5%,CD200-MM患者1年和2年的OS率为72.9%和60.6%。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M患者年龄>65岁[HR=4.145(95%CI 1.252~13.728),P=0.020]、CD200阳性[HR=2.617(95%CI 1.044~6.561),P=0.040]是独立于其他临床指标的预后危险因素。结论:MM患者 CD200表达存在异质性,CD200阳性表达是MM患者OS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牙周围组织的慢性破坏性疾病.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其中单纯性牙周炎是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故又名成人牙周炎.  相似文献   
8.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生率及促好转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于2007-2012年对上海市新泾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行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指标检查、眼部检查和眼底照相,眼底照片读片采用盲法.采用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和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情况将DR分为无明显DR和轻、中、重度非增生性DR及增生性DR;并将DME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DME.将DR好转和DME好转作为2个结局变量,好转为仅接受全身用药者至少一眼终末DR或DME分级较基线时下降至少1级且对侧眼DR无进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及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2007年基线调查时发现DR患者456例,其中139例患者5年后至少1眼DR好转,好转率为30.48%.基线检查低HbA1c水平和低血肌酐水平是DR好转的促进因素[HbA1c:优势比(OR)=0.53,95%可信区间(CI)]:0.45 ~0.63,P<0.01;血肌酐:OR=0.98,95% CI:0.97 ~0.99,P<0.01).基线调查时发现DME 158例,其中20例5年后至少1眼好转,好转率为12.66%.高基线血糖水平是DME好转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OR=1.47,95% CI:1.14~1.91,P<0.01).结论 降低2型糖尿病DR患者的血糖和血肌酐水平有助于DR好转,快速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DME的好转.  相似文献   
9.
董喆  王宁利  甄毅  王怀洲 《眼科》2011,20(6):396-400
 目的 分析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refractive lens,PC-PRL)植入眼内对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矫正效果及其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行PC-PRL植入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68眼)。方法 根据术前测量的角膜缘白到白(white to white, W-W)距离及术前屈光检查确定植入的PC-PRL型号,对上述患者行PC-PRL植入术,术后随访43~57个月,观察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等。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PC-PRL与相邻组织的距离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68眼中有58眼(85.29%)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所有患眼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35.29%(24/68)者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平均眼压(17.1±2.6)mm Hg。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512±312)个/mm2,与术前(2841±257)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2, P=0.160)。至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PC-PRL光学部前表面距角膜内皮的距离为(2.341±0.258)mm,与术后3个月时(2.491±0.317)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7, P=0.076);PC-PRL光学部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为(0.302±0.109)mm,与术后3个月时(0.321±0.1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6, P=0.064)。但有2例患者(2眼)发生了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贴近,距离无法准确测量。未见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PC-PRL眼内植入能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不正,长期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王怀洲  辛晨  石砚  李猛  王宁利 《眼科》2021,30(1):20-24
目的 评估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青少年性开角型青光眼(JOA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接受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的JOAG患者22例(26眼),平均年龄(25.2±4.5)岁;POAG患者11例(14眼),平均年龄(46.3±5.1)岁。方法 回顾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1、3、6、12个月随访。术后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且眼压下降幅度≥20%为成功。主要指标 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的随访。JOAG组术前平均眼压(30.6±7.5) mmHg,平均应用(3.5±1.0)种药物;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8±3.3 ) mmHg,平均应用(0.5±1.0)种药物,眼压降幅为44.9%±18.0%。POAG组术前平均眼压(25.4±6.2) mmHg,平均应用(3.4±0.9)种药物;术后12个月平均眼压(15.9±3.2) mmHg,平均应用(0.3±0.6)种药物,眼压降幅为35.8%±15.6%。JOAG组、POAG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6.0%、78.6%。两组降眼压幅度和成功率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122、0.855)。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导管辅助小梁切开术治疗JOAG和POAG均具有较好的短期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眼科,2021, 30: 20-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