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糖化血红蛋白指导下的术前血糖控制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观察。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3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血糖偏高(HbAlc〉6.2%)的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59例(64眼)作为观察组,同时期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6.2%)患者60例(64眼)作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30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血糖、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照。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观察组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视力〈0.3者61例,占95.31%,≥0.3者3例,占4.69%,术后视力〈0.3者18例,占28.12%,≥0.3者46例,占71.88%,经x^2检验,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bAlc指导下对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术前血糖调节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40例62眼,对照组为同期随机抽取的非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45例62眼。对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糖尿病组患者术后视力差的原因主要由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及眼压升高。结论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以提高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为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激光治疗提供了条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近视眼在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后的调节反应及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 145名研究对象分为正视眼组(n=46)和近视眼组(n=99).分别测量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和波前像差(包括全眼、眼内和角膜高阶像差);观察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前后的全眼和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对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与像差变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调节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眼组调节反应量显著小于正视眼组(P<0.05).与近距离诱发调节前比较,诱发调节后两组全眼像差均显著增大(P<0.05);近视眼组总高阶及其第3阶像差均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正视眼组的视网膜成像质量相关像差变化量与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近视眼组未发现类似规律性变化.结论 近距离用眼后,近视眼同时存在调节反应不足、调节诱发高阶像差增加及像差增加缺乏规律性三种情况.提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治时应兼顾调节和像差的针对性补偿,从而提高其视网膜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自2002年1月~2004年6月间,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25例(26眼),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眼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全部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视力≥0.1者11例,术后视力≥0.1者20例,经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前平均眼压24.50±4.30 mmHg,术后3个月、6个月、2个月与术前眼压比较,t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7例,瞳孔区渗出3例,2例发生浅部脉络膜脱离,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能提高视力,降低眼压,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青光眼合并成熟期及近成熟期白内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视眼不同调节状态下视觉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调节状态的关系。方法:观察正视眼志愿者共99例(198眼),严格纳入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检查对象25例(46眼)。用Tracey 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Tracey Technologies)及其操作系统同步检测不同调节状态下正视眼的屈光容量及全眼及眼内的实时波前像差,数据通过Zernike多项式系数和各阶波前像差的均方根表示,用以模拟和评估视觉质量的变化。用Push-up法测量检查对象调节幅度。结果:在不同生理调节状态下的比较发现,调节紧张状态时像差值较大,雾视后及调节放松状态均有较小的像差值,尤其雾视后像差值最小。调节幅度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的正视眼在实际调节中调节反应远较调节幅度小。结论:在实际用眼中,由于调节反应诱发屈光力变化范围以及角膜的像差补偿作用,正视眼总能维持较高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调节下正视眼像差的变化及其变化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客观型光线描计波前检测仪检测不同调节状态下25例46眼全眼及眼内的波前像差,以调制传递函数比较视网膜成像质量优劣。结果:在调节幅度较大情况下,正视眼全眼及眼内的全部和高阶波前像差RMS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与低幅调节比较,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ernike像差值中第7,8,12,13项在调节变化时也发生变化;超过70%眼视网膜成像质量随之下降。结论:调节可以引起正视眼全眼和眼内像差的变化。调节幅度较大时,像差出现的显著变化可以造成视网膜成像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经眼科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68例(89眼)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非球面IOL植入,围手术期对患者实行系统针对性管理。通过血糖监测和宣教,减少血糖波动;采用LogMAR视力记录方法分析手术前后视力,采用VF-12(visualfunction index-12,VF-12)量表进行视觉效果评价。结果:89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糖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且更趋于稳定;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升(P0.001);术前、术后VF-12量表评价得分分别为(22.04±6.31)分、(5.34±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系统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IOL术围术期血糖,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国际眼科杂志》部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一名研究生,一直以来对《国际眼科杂志》这本海内外知名的国际性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充满敬意,并且从每期的丰富内容中都获益良多,因此,对她也充满感激之情;作为一名眼科研究生,我也一直把自己的论文能在她上面发表作为工作的理想和动力,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这样的权威杂志的认可。在此,谨向您呈交我们有关于调节和像差的最近研究结果,希望不足之处能得到您的指正。最后,谢谢您百忙中抽空读这封信,希望能尽早得到您的回音和指正!翘首以盼中!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作者/读者来信@牛蔚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近视眼在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后的调节反应及波前像差变化规律.方法 145名研究对象分为正视眼组(n=46)和近视眼组(n=99).分别测量调节幅度、调节反应量和波前像差(包括全眼、眼内和角膜高阶像差);观察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前后的全眼和角膜高阶像差变化;对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与像差变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调节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眼组调节反应量显著小于正视眼组(P<0.05).与近距离诱发调节前比较,诱发调节后两组全眼像差均显著增大(P<0.05);近视眼组总高阶及其第3阶像差均显著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正视眼组的视网膜成像质量相关像差变化量与近距离用眼诱发调节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近视眼组未发现类似规律性变化.结论 近距离用眼后,近视眼同时存在调节反应不足、调节诱发高阶像差增加及像差增加缺乏规律性三种情况.提示对近视眼进行矫治时应兼顾调节和像差的针对性补偿,从而提高其视网膜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