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淑玲  周志云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25-1826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有效。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运动疗法。治疗前后检测视力、眼底、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眼底改善优于对照组,运动干预后,实验组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显著下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减轻。结论: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3.
牛淑玲  张敬平 《职业与健康》2009,25(17):1892-1893
角膜铁性异物因患者的就诊时间晚均出现锈染。所以,铁性异物的剔除使角膜创面更大,创面的愈合时间相对更长,这样就增加了感染的概率。使瘢痕加重,角膜的透明度下降,在瞳孔区,对视力的影响很大。最近,我们通过贝复舒滴眼液的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留置缝线改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在显微镜下吻合断裂的泪小管,斜行剪除外露硬膜外管并留置缝线,硬膜外管的断端退入泪小管内,缝线固定于内眦部皮肤,防止硬膜外管过度退入。结果术后随访1~3 a,患者无一例发生泪点外翻。结论麻醉导管质硬,可以作为很好的泪道支撑物,但长期留置易造成泪点外翻,改良的留置缝线法很好地弥补了此术式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卵泡刺激素 (FSH)是哺乳动物重要的生殖激素 ,其生理作用是通过其受体 (FSHR)介导的。FSH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中的糖蛋白亚家族成员 ,它的细胞外域具有FSH特异性结合位点 ,细胞外域有 3或 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 ,这些糖基对受体的折叠及转运激素至膜表面是必须的 ;其跨膜域参与蛋白激酶A(PKA)介导的信号转导 ,启动受体活化后的胞内事件 ;受体的脱敏可导致受体解偶联和受体数量下调。大多数哺乳动物FSHRcDNA开放阅读框由 2 0 85个核苷酸构成 ,人和大鼠FSHR基因为单拷贝基因 ,它包含 1 0个外显子和 9个内含子 ,其 5’侧翼区缺乏规则的TAT或CCAAT启动子元件 ,在 3’末端非翻译区含有 2个推断的多聚腺苷酸信号。FSHR存在活性突变和非活性突变 ,FSHR不足可导致原发性不育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泪囊炎快速微创方法的实验研究.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7只(14眼),随机分成对照组1只(2眼)、平阳组(6只左眼)、磷霉素葡萄糖组(6只右眼).对白兔泪道按照泪道冲洗操作规范注药.对照组:9 g·L-1生理盐水.平阳组:盐酸平阳霉素1 mg·kg-1、地塞米松10 mg、2 g·L-1利多卡因2 mL、2 mL生理盐水充分混匀.磷霉素葡萄糖组:磷霉素钠粉剂2 g与2.78 mol·L-1葡萄糖20 mL充分混匀,用5 mL注射器抽取4 mL备用.在给药后1周、2周两个不同时间段解剖分离出泪囊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泪道黏膜为柱状上皮,结构基本正常.给药后1周,平阳组泪道冲洗通畅,泪道黏膜上皮细胞水肿,上皮下少量炎细胞浸润;磷霉素葡萄糖组泪道冲洗不通畅,黏膜上皮水肿,上皮下大量炎细胞浸润;给药后2周,平阳组泪道冲洗通畅,泪道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结构紊乱,少量上皮细胞内陷入软组织中,上皮下炎细胞浸润;磷霉素葡萄糖组泪囊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大部分缺失,泪囊腔内可见血液和胶原渗出,泪囊腔狭窄,泪囊明显萎缩,与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粘连.结论 磷霉素钠葡萄糖泪道注射硬化剂疗法对兔泪道有较好的闭塞作用,2周即可导致泪囊萎缩,效果优于平阳霉素.临床上尤其适用于合并全身并发症无法实施或不愿意手术的老年慢性泪囊炎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泪小管断裂是眼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笔者应用筛孔状硬膜外麻醉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近年来老年黄斑变性(aging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有关危险因素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视杆细胞易感性学说提出了新的发病机制,新的治疗方法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应用,光动力治疗、局限性黄斑转位术、经瞳孔温热治疗及基因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0.
牛淑玲 《眼科新进展》2013,33(7):655-65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5例,其中DR患者(DR组)25例,非DR患者(非DR组)20例.另选取同期进行门诊体检的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三组所有观察对象均采用统一调查表详细登记一般情况,以分析DR的危险因素;均接受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DR患者的眼底表现,并进行DR分期;取静脉血进行HbAlc、FPG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结果 25例DR患者中Ⅰ期8例(10眼),Ⅱ期10例(13眼),Ⅲ期7例(9眼).对照组HbAlc、FPG、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分别为(5.09±0.45)%、(5.14 ±0.76) mmol·L-1、(196.25±52.08)×109 L-1、(9.54±1.62)fL、(14.72±1.21)%,非DR组分别为(7.16±0.89)%、(8.28±2.98) mmol·L-1、(164.85±51.77)×109 L-1、(10.25±2.04)fL、(16.05±1.56)%,DR组分别为(9.28±1.56)%、(10.26±3.45) mmol · L-1、(138.40±45.26)×109 L-1、(14.21±2.35)fL、(18.12±1.25)%;与对照组相比,非DR组、DR组患者的HbAlc、FPG、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分布宽度均增高,血小板计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非DR组相比,DR组上述改变更加明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 HbAlc、FPG及血小板参数测定的联合应用对于监测DR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