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K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与非甾体激素预防角膜混浊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激素对预防PRK术后角膜混浊的疗效。方法双眼屈光相同的近视患者50人(100只眼)、分为2组,第一组屈光度为>3.0D,≤6.0D,32人(64只眼);第二组屈光度为>6.0D、≤12.0D,18人(36只眼)。PRK术后按美国FDA标准主观评定角膜混浊。所有患者右眼使用0.1%艾氟龙预防角膜混浊,左眼使用0.03%欧可芬预防角膜混浊。结果第一组3个月双眼角膜混浊均消退,角膜透明。第二组6个月后0.1%艾氟龙治疗眼有4只眼残存角膜混浊,0.03%欧可芬治疗眼有8只眼残存角膜混浊。结论低、中度近视PRK术后0.1%艾氟龙与0.03%欧可芬效果相同,且非甾体激素治疗眼无眼压升高,在低、中度近视可应用0.03%欧可芬预防角膜混浊。在高度近视眼0.1%艾氟龙优于0.03%欧可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碱烧伤后1d、3d、5d、7d、12d和18d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SP),观察VEGF-C在正常角膜和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情况。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碱烧伤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结果在正常小鼠角膜组织内,VEGF-C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在碱烧伤角膜内,VEGF-C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内入侵的炎性细胞和角膜上皮层细胞,并且表达增高,于碱烧伤后3d,VEGF-C的表达达到高峰(P<0.01)。碱烧伤后7d,VEGF-C的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可见阳性表达LYVE-1的处于开放状态的新生淋巴管。结论VEGF-C可能参与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PRK术后角膜基质内Ⅰ型和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艳华  王康孙  洪杉 《眼科》2000,9(1):53-54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PRK术后前基质内Ⅰ型和Ⅲ型胶原的,RNA表达情况。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5.0D近视治疗。于术后3天、1、2、3、4周取下角膜,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所有眼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均为阳性。术后2周时,Ⅲ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到4周时表达较明显。讨论:PRK术后上皮下混浊与新生胶原的形成有关,且Ⅲ型胶原是新生胶原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洪杉  张波 《眼科》2000,9(6):349-350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后青光眼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0例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0.25%Betaxolol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0.5%Timolol,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结果:只有0.2%Betaxolol治疗组眼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0.5%Timolol治疗组EDV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增加EDV,降低眼动脉舒张期阻力,保证了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共观察165例角膜病患者,治疗组109例,对照组56例。系急、慢性角膜损伤伴有上皮缺损和溃疡者,早期未经治疗或大部分已治疗但无效。5%肌肽滴眼剂每日4~6次,治疗1~3周。根据发病原因,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治疗。2 治疗结果48例因炎症感染所致的营养性角膜溃疡和病变。应用肌肽治疗全部有效。38例(79.2%)仅用肌肽即获痊愈。治疗的2~4天溃疡区的上皮开始形成,经过10.8±1.6天上皮全部形成,而对照组则需12.1±1.7天(P<0.01)。肌肽联合碘  相似文献   
6.
孙立滨  洪杉  周凤荣 《眼科》1999,8(1):62-62
由于眼屈光外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视眼角膜屈光手术的日益增多,对近视眼角膜厚度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的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近视门诊拟做PRK患者90人(180只眼)。其中男性53人(106只眼),女性37人(74只眼)。年龄19~4...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AIDS,作为一种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的全身性疾病,可以引起多系统的并发症,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可发生于任何CMV感染患者,但AIDS患者最易发生。临床表现 典型特征是:感染的视网膜呈白色颗粒状,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超乳术后,小梁网对粘弹剂代谢的时间和途径,不同灌注液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哈白兔6只,双眼行手术,一眼注入Viscoat后正常冲洗,一眼不冲洗,做透射电镜观察小梁网的代谢情况。另取哈白兔9只,分成3组,一组以BSS+为灌注液,一组为林格液加5%葡萄糖,一组为林格液,做扫描电镜观察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 小梁网扫描电镜示:3天时冲洗组小梁网内Viscoat已完全被吸收,未冲洗组仍充满Viscoat,至7天时大部分才被吸收;粘弹剂是直接通过小梁网间隙及细胞主动转动两种方式吸收的。角膜内皮透射电镜示:3天时BSS+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完整,加葡萄糖组内皮细胞有少数脱落,林格液组内皮细胞脱落较多;7天时前两组内皮细胞已基本覆盖,林格液组细胞14天时才基本恢复。结论 多量粘弹剂会加重小梁网代谢负担,应尽量吸附,如术中需要保留,术后最好观察7天。BSS+液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好,林格液加葡萄糖可加强保护作用。虽然一段时间后角膜内皮细胞均可恢复,但林格液组的细胞损伤严重,抗再次损伤能力差,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洪杉  赵清洁 《眼科》2000,9(1):20-21
目的:比较皮质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激素对预防PRK术后角膜混浊的疗效。方法:双眼屈光相同的近视患者50人(100只眼)、分为2组,第一组屈光度为〉3.0,≤6.0D,32人(64只眼),第二组屈光度为〉6.0D,℃12.0D,18人(36只眼)。PRK术后按美国FDA标准主观评定角膜混浊。所有患者右眼使用0.1%艾氟龙预防角膜混浊,左眼使用0.03%欧可芬预防角膜混浊。结果:第一组3个月双眼角膜混浊  相似文献   
10.
人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人乳腺癌组织毛细淋巴管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乳腺癌细胞淋巴道转移机理.方法 取20例人乳腺癌术后标本,按癌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区切取组织,半薄切片,光镜定位,透射电镜观察乳腺癌组织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心区未见淋巴管,癌周边区和正常区组织内存在毛细淋巴管.与正常区比较,周边区组织内淋巴管数量增多,管腔扩大,形态不规则;淋巴管内皮细胞连接开放增多,并可见部分内皮细胞破裂溶解,管壁不完整;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变性,高尔基体变形,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溶酶体数量增多和形态改变.结论 乳腺癌周边区组织内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改变,提示癌细胞对内皮细胞有破坏、溶解作用;癌细胞可能以通过癌周边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连接的开放和毛细淋巴管内皮破坏两种方式侵袭淋巴管而发生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