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程化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传统治疗弱视的方法(如遮盖治疗,精细训练等)起效慢,疗效欠佳;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作为一种针对性很强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其疗效需进一步观察。方法:①收集2006-09/2007-02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中心就诊的弱视儿童125例250眼,女73例,男52例,年龄(6±2)岁。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根据视功能检查结果,采用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对弱视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上,辅助遮盖优势眼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每天训练2次,每次2个训练内容(程序),每个训练内容10min,40min/d,训练内容之间要求有10min左右的休息间隙。训练需在安静和黯淡环境下进行。每月定期复查双眼视力及其各项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复查结果继续原程序治疗或调整治疗程序。结果:弱视患儿12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力: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的总有效率为75.2%,视力提高行数从治疗第3个月起有大幅增加(P<0.05),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0.60±0.23提高至治疗后的0.86±0.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治疗时间与疗效:疗效达到进步的平均时间为(2.82±1.30)个月,达到基本治愈为(2.87±1.40)个月。治疗3个月的患者视力疗效达进步率最高[98%(39/40)],治疗1个月的患者视力进步率最低[55%(31/56),P<0.05]。基本治愈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递增,治疗4个月组基本治愈率最高[67%(31/46),P<0.05]。结论: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疗效快,达到有效的时间为治疗两三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儿童弱视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就诊的各年龄段儿童弱视290例(577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综合治疗,观察组进行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随访六个月后,对比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别,并对观察组儿童的各项视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六个月对照组总有效率68.38%,基本治愈率23.08%,进步率45.30%,无效率31.62%;观察组总有效率97.08%,基本治愈率73.10%,进步率23.98%,无效率3.22%.观察组各项视功能检测:视觉噪声、位置噪声、轮廓辨别、立体视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视知觉感知学习疗效显著,短期内可明显提高矫正视力,改善各项视功能,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的差别。方法在我院行屈光手术的病例中随机抽取363例共726眼,对其在术前用OrbscanⅡ与A超测量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rbscanⅡ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平均厚度为(547.58±31.45)μm,A超测量结果为(534.80±30.8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bscanⅡ系统测量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3.06±0.28)mm,A超测量结果为(3.24±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rbscanⅡ给我们提供了全面的角膜整体资料,但其测量值与A超测厚仪所测值有差别,尚不能完全替代A超,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两者互相结合,互为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那他霉素滴眼液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 年3月-2016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眼科医院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92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那他霉素滴眼液+伊曲康唑胶囊)和对照组(那他霉素滴眼液),两组患者治疗14 d 后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角膜染色、共聚焦角膜显微镜等,并记录与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为63.0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角膜染色阳性率为13.04%、对照组为36.96%,观察组低于 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在局部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基础上,配合口服伊曲唑康胶囊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医学验光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几种验光方法的结果,探讨一种更为规范、科学的验光方法。方法随机抽取40例近视患者(年龄13-23岁),先后对其进行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散瞳检影验光、试戴镜验光,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电脑验光球镜和柱镜的屈光不正度均高于试戴验光(P〈0.05),而散瞳检影验光及主觉验光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结果不是最终的配镜处方,应在电脑验光、检影验光的基础上进行主觉验光和试戴镜验光方可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配镜处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的差异。方法抽取36例72眼老视患者,年龄39~65岁,首先进行规范的客观和主观验光(所有36例患者双眼远视力矫正都达到1.0以上),然后在双眼同时视基础上用规范的方法检查调节幅度、调节反应(FCC法)和正、负相对调节等老视的基本参数;最后结合患者的实际阅读距离,经过30 m in试戴后确定最终的近附加。三种老视试验性近附加方法分别为:(1)1/2调节储备原则;(2)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状态(查表法);(3)FCC终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所有36例72眼老视患者最终的老视近附加值为 (1.57±0.41)D,与年龄呈正相关(r=0.813,P<0.01),回归方程为:Add=-1.420 0.061*age(F=136.344,P<0.01)。根据1/2调节储备原则、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状态(查表法)和FCC终点法三种试验性近附加测量方法测得的试验性近附加分别为: (1.55±0.77)D、 (0.99±0.59)D和 (1.55±0.48)D,他们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87,P<0.01)。结论根据1/2调节储备原则和FCC终点法测得的老视试验性近附加相对比较准确、可靠。因此,临床检测老视近附加应根据患者的调节参数进行精确调整和验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ASIK术中散光控制的方法。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88例176眼)和B组(96例192眼),A组采用切瓣后移动电动床对焦瞳孔中心的方法(只重视眼位),B组在确定头位正位后再采用虹膜扩张器对焦固定病人眼位的方法(重视头位 眼位)。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检查对比。结果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柱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05),但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的柱镜屈光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中固定病人头位对控制术后散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羊膜移植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Tseng和Lee等[1,2] 成功报道用羊膜移植重建眼表开始,国内外就纷纷对羊膜在眼科中的应用进行了基础和临床的研究。1998年Fujishima等[3]报道了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无菌处理、-80℃冷藏保存)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并获得了较大疗效,羊膜的特殊生物学效应更是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本文就羊膜移植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如下:1青光眼的概述及其在治疗上的探讨青光眼是一组威胁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候群或眼病,即眼压超过了眼球内组织,尤其是视网膜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将带来视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的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的缺损,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终至失明。临床上绝大多数青光眼由于房水外流阻力增加所致,因此,针对这一病因机制临床上采取了各种方法,使其被扰乱的房水循环重新恢复平衡,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及其视功能。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过去一般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术。但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器械、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的改进,青光眼滤过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滤过术(最常用的是小梁切除术) ,其术后由于多种原因可以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1%阿托品眼膏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一年疗效。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2-9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视光门诊诊治的120例(240眼)6~9岁近视性散光患者(近视性散光≥-1.50 D,等效球镜在-1.00~ -4.00 D,弱视已治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40例80眼,A组戴框架眼镜,B组戴框架眼镜联合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次/晚,C组戴框架眼镜联合1%阿托品眼膏1次/周五晚。随访12个月,每个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及眼轴变化。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及眼轴。结果 随访12个月时,A组、B组和C组患者近视屈光度进展分别为(-1.22±0.38)D、(-1.07±0.31)D和(-0.38±0.25)D,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31, P<0.001);眼轴增长分别为(0.48±0.21)mm、(0.39±0.15)mm和(0.15±0.09)mm,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12, P<0.001);散光屈光度变化分别为(+0.33±0.12)D、(+0.21±0.18)D和(+0.26±0.13)D,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3, P=0.901);各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及高眼压等眼部并发症。结论 随访一年的结果表明,戴框架眼镜联合1%阿托品眼膏每周五晚1次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的进展,适宜基层医院推广。(眼科, 2016, 25: 298-3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单纯性近视眼眼轴生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来我院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363例近视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分析影响眼轴生长的相关因素.结果:363例(726眼)近视眼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4.90±1.06)mm,其中眼轴长度≥24.00 mm的占82.37%;同一患者左右眼之间眼轴长度无显著性差异;男性眼轴长于女性;不同屈光度之间眼轴差异显著,随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也相应增长;眼轴长度与年龄、眼内压无关,而与屈光度和前房深度呈正相关关系(r1=0.500;r2=0.038 4);眼轴(Y)与屈光度(|X1|)和前房深度(X2)的回归方程为Y=19.308 0.299 |X1| 1.266 X2.结论:单纯性近视眼的屈光度和前房深度与眼轴密切相关,且眼轴延长可能是单纯性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