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眼科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受体即人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7,CXCR7)在碱烧伤小鼠角膜组织的表达,探讨CXCR7是否参与小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方法:采用在角膜鼻侧放置NaOH滤纸片40 s的方法构建BALB/c小鼠碱烧伤诱导CNV动物模型,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碱烧伤后3 d、7 d、14 d角膜组织中SDF-1、CXCR4、CX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碱烧伤后14 d CXCR7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角膜新生血管在碱烧后14 d内持续生长。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碱烧伤后3d、7 d、14 d小鼠角膜组织中SDF-1、CXCR4、CXCR7及VEGF的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碱烧伤后7 d组与14 d组中SDF-1、CXCR4、CXCR7及VEG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但7d组与14 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正常小鼠角膜上皮层有CXCR7蛋白弱阳性蛋白表达;碱烧伤后14 d,角膜上皮层、基质层及新生血管CXCR7蛋白的表达升高。结论:CXCR7在碱烧伤后小鼠角膜组织中表达增加,提示其可能在碱烧伤后的CNV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上海市嘉定区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在册的居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法对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型糖尿病管理在册的居民进行DR的筛查,以问卷调查与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DR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进行评估。结果:776例研究对象中,共695例实际参与调查,应答率为89.56%。26例由于屈光介质混而不能看清视网膜,被剔除。检出DR 91例(13.60%)。DR患者和无DR患者的糖尿病病程分别为平均(9.63±6.44)年、(7.02±5.32)年(OR=1.073,95%CI 1.036~1.111,P0.001),空腹血糖分别为(8.66±2.66)mmol/L、(7.52±2.15)mmol/L(OR=1.219,95%CI 1.119~1.328,P0.001),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68±1.55)%、(6.99±1.21)%(OR=1.495,95%CI 1.275~1.75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R患者和无DR患者使用胰岛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202,95%CI 2.504~7.051,P0.001)。结论:上海市嘉定工业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率为13.60%;糖尿病病程越长、空腹血糖水平越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2型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3.
垂体瘤169例患者视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垂体瘤患者术前中心静态视野与周边动态视野,探讨术前视野缺损的危险因素和术后视野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169例(338只眼),于术前行视力、眼底、视野及影像学检查.其中,334只眼行周边动态视野检查;323只眼行中心静态视野检查.28例(56只眼),于术后3~6个月进行视力、中心静态视野及周边视野随访.连续变量符合参数检验的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采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9例患者中,36例双眼视野正常,133例单眼或双眼视野缺损;323只眼行中心静态视野检查,视野正常眼占28.48%(92/323),视野缺损眼占71.52%(231/323);334只眼行周边视野检查,视野正常眼占41.32%(138/334),视野缺损眼占58.68%(196/334);视野正常组与缺损组,起病年龄和垂体瘤直径及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7.930;x~2=28.210,P<0.01),经多因素分析,其均为术前视野缺损的影响因素.垂体瘤摘除术后,患眼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正常或改善占69.05%(29/42),视野恢复正常或改善占85.71%(36/42);视野恢复正常组与改善组,起病年龄和术前颞上方视野缺损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5,P=0.023;x~2=6.218,P=0.013).结论 中心静态视野检查较周边视野检查敏感,可发现垂体瘤患者的早期视野改变.起病年龄、肿瘤直径以及最佳矫正视力是术前视野缺损的危险因素.起病年龄与术前颞上方视野缺损程度在术后视野恢复正常组与改善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垂体瘤患者视野缺损与视野检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野检查是视路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尤其在垂体瘤诊断中有其特殊地位。垂体瘤患者的术前视野缺损以双眼或单眼颞侧视野损害为特征,具有以“中线为界”的特点,并受肿瘤大小和位置的影响。术后,垂体瘤患者的视野则分三个时相改善。本文就垂体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视野缺损特征及视野检查在垂体瘤诊治中的应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枕叶病变的视野特点,并对比枕叶患者Octopus联合视野检查与Goldmann周边视野在枕叶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因影像学诊断提示有枕叶病变到我科就诊的54例(108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Octopus联合视野检查与Goldmann周边视野检查.结果 54例患者中肿瘤性病变27例,脑梗塞12例,血管性病变-动静脉畸形10例,炎症性病变5例.Goldmann周边视野与Octopus联合视野检查的吻合性:2种检查方法 检查的缺损类型相符率达81.48%(44例),5.56%(3例)的患者中Octopus联合视野检查能发现更小的缺损.7.74%(4例)的患者采用Goldmann周边视野具有更好的可靠性.结论 枕叶病变视野缺损与不同疾病对视皮质的占位效应相关.自动视野计联合视野检查可用于枕叶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自2019年12月在我国湖北省爆发以来,感染人数迅速增长,并构成全球大流行。COVID-19的病原体是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为冠状病毒β属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与SARS-CoV具有79%的基因组同源性。已有学者发现确诊COVID-19的患者泪液及结膜分泌物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且有其以结膜炎为首发症状的报道,病毒通过眼部入侵可能与鼻泪管的解剖结构、 SAα2,3 Gal(the sialic acid α2,3-galactose sialyloligosaccharides)受体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 ACE2)受体的分布有关。眼科门诊存在中老年人比重较大、诊疗中医生与患者距离较近、无保护的眼部暴露风险较高等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对患者及眼科医生的自我保护以及疫情的控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眼科医师对临床指南的认知态度和应用情况,发现眼科临床指南现阶段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发放纸质及电子问卷,调查各级眼科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的认知和应用情况,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描述、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05份,其中纸质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应答率93.3%),电子有效问卷283份(有效应答率99.3%)。95.4%的受访者认为指南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或"重要",但仅10.9%的眼科医师认为目前国内共识和指南覆盖面"足够"。不同职称、学历、医院级别的眼科医师对临床指南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医院级别的眼科医师对指南的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访者的医院级别、职称、最高学历与指南认知相关(P0.05);医院级别、受访者最高学历与指南应用相关(P0.001)。结论:眼科医师普遍认可临床指南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医师对临床指南的认知和应用不足,需进一步推进指南的制定和发布。  相似文献   
8.
颅脑肿瘤和视路肿瘤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包括眼球突出、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复视、视力减退、视野改变和视乳头水肿等。不同部位和不同性质的肿瘤眼部表现不尽相同。本文就颅脑肿瘤和视路肿瘤的眼部表现及常见颅脑肿瘤和视路肿瘤的临床特点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