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18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节期间闲暇看了一部电影——《平凡英雄》,影片讲述的是救助新疆和田断臂男孩时候上演的生死时速,看到和田那熟悉的两个大字,我的思绪禁不住回到了去援疆的那一年。选派援疆干部是党中央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地区经济、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的一项重要举措。2017年初,我响应国家的号召,主动报名,  相似文献   
2.
肿瘤热疗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热疗是近些年来新兴的一种肿瘤辅助疗法并在临床上与放疗和(或)化疗的联合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就热疗的机制及临床主要热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因各种原因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出术后的眼窝凹陷,不仅会影响外观,也会产生眶面部发育畸形,必须及时进行眼窝内眼座的填充.近几年来,随着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在临床的运用,克服了以往填入材料的许多缺陷,使之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眼眶整形材料 .然而术后植入物的暴露、感染、偏位及活动度差仍然是这一手术的主要并发症[1~ 2],因此,设计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术式是解决并发症、提高术后假眼理想仿真效果的关键.我院自1995年8月以来,对73例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患者应用HA义眼座巩膜内植入改良方法,经随访8个月至4年半,疗效满意,未发现球体突出、感染、移位,义眼外观逼真 ,活动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钠在粘连性斜视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对粘连性斜视矫正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对各种原因造成的29例33眼粘连性斜视,在术中及术后早期局部留注高粘弹透明质酸钠,并嘱患者术眼早期,双消除和减少眼外肌与周围组织再粘连,观察斜视矫正情况和眼外肌活动情况,结果:所有粘连性斜视经治疗后均获改善,其中治愈17眼(51.5%),显效26眼(78.85)。矫正效果与粘连性斜视病因,粘连时间及视觉功能有关,使用透明质酸钠对眼未造成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钠能明显减轻粘连性斜视术后再粘连发生。  相似文献   
5.
毛伟  周雨声  陆斌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32-632
20 0 3年 2月我院收住 1例双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IK)后 2周 ,出现左眼前固定性黑影 ,诊断为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现报告如下。1 病例患者 ,男 ,34岁 ,因双眼高度近视来我院行LASIK术。术前检查 :右眼0 .0 5 - 10 .5 0 / - 0 .2 5× 4 0°→ 0 .5 ,左眼0 .0 4 - 11.0 0 / - 1.5 0× 130°→ 0 .5。三面镜检查 :双眼呈高度近视改变 ,周边少许色素沉着 ,未见裂孔。其余检查无殊。B超示双眼近视 ,玻璃体混浊。于表面麻醉下行两眼LASIK术 ,术中顺利。术后第 10天视力右 0 .3,左 0 .4 ,角膜透明 ,角膜瓣复位可。术后第 1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少年共同性斜视术后眼位矫正偏差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88例共同性斜视手术后晚期存在眼位偏差的19例患者分别进行了手术年龄、斜视类型、眼轴长度、术后时间及术眼视觉功能等方面的比较观察和临床分析。结果 通过对本组的资料分析发现,年龄愈小发生术后眼位偏差的机会愈大,内科以矫正过度多见,外支矫正不足多见;斜视术后眼球有向外偏移和眼球向术前回复的倾向;眼轴长度对术后眼位偏差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镜学组(CSGE)与1988年美国生育学会(AFS)的宫腔粘连(IUA)评分标准对IUA分级诊断的异同及其对生殖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门诊行宫腔镜检查确诊IUA的患者共1 249例, 选取其中进行CSGE与AFS双标准评分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7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对两种标准的诊断分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2年, 统计分析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 (1)CSGE与AFS标准诊断的IUA分级(轻度、中度、重度)一致性较差(κ=0.295, P<0.001)。与AFS标准相比, CSGE标准诊断为重度IUA的占比明显降低[分别为45.8%(173/378)、15.1%(57/3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2, 95%CI为0.15~0.30, P<0.01);诊断为轻度及中度IUA的占比均明显高于AFS标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4.16, 95%CI为2.38~7.14;RR=2.38, 95%CI为1.75~3.23;P均<0.01)。(2)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在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单纯高度散光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符合Rabinowitz诊断标准)46 例(50 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及单纯高度散光患者(散光度>2.5 D)52例(76眼,单纯高度散光组)。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各组角膜最薄点的前后表面高度、角膜最薄厚度、曲率对称性指数(IVA)、高度偏中心指数(IHD)、平均角膜厚度进展指数及Belin角膜扩张分析D值,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并进行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有用参数,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出最佳诊断界点。结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单纯高度散光组间角膜最薄点前表面高度(t =6.77,P < 0.001)、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t =9.00,P < 0.001)、角膜最薄厚度(t =3.12,P =0.002)、IVA(t =8.35,P < 0.001)、IHD(t =8.94,P < 0.001)、平均角膜厚度进展指数(t =5.59,P < 0.001)、Belin角膜扩张分析D值(t =13.01,P < 0.001)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ntacam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单纯高度散光鉴别诊断价值较高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0.9)为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Belin角膜扩张分析D值。结论: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高度散光患者的角膜参数进行分析,有助于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羟基磷灰石眼座眼窝整形术式的改进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各种原因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出术后的眼窝凹陷 ,不仅会影响外观 ,也会产生眶面部发育畸形 ,必须及时进行眼窝内眼座的填充。近几年来 ,随着羟基磷灰石 (HA)义眼座在临床的运用 ,克服了以往填入材料的许多缺陷 ,使之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眼眶整形材料。然而术后植入物的暴露、感染、偏位及活动度差仍然是这一手术的主要并发症[1~ 2 ] ,因此 ,设计出一种合理有效的术式是解决并发症、提高术后假眼理想仿真效果的关键。我院自 1995年 8月以来 ,对 73例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患者应用HA义眼座巩膜内植入改良方法 ,经随访 8个月至 4年半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出现反复性角膜上皮脱落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角膜屈光手术(LASEK、LASIK)治疗的3091例(6085只眼)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将其中发生反复性角膜上皮脱落的57例(110只眼)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手术的患者60例(120只眼)进行比较。结果反复性角膜上皮脱落皆发生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患者无一例发病;在角膜上皮脱落组男性为12例,女性为45例;在对照组男性24例,在女性为36例;行χ2检验,χ2=4.926,P<0.05,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发病的57例患者中,有38例(66.7%)有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其中配戴3年以上者有27例,占71.1%;术前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在角膜上皮脱落组为0~20年,平均(4.84±4.32)年,在对照组为0~10年,平均(2.57±2.14)年,行成组t检验,t=3.629,P<0.05,提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于术后1个月内发病者52例(91.2%),术后3个月之后发病者55例(96.5%);双眼发病者51例(89.5%)。结论反复性角膜上皮脱落多发于LASIK术后患者,多术后早期、双眼发病,女性、术前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为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