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后囊膜完整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发病因素及手术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后囊膜完整的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21例(21只眼)患者的资料. 结果 21例中行玻璃体切割术16例,行巩膜扣带术5例.随访8个月至2年,视网膜首次复位的19例,占90.5%;待取油及惰性...  相似文献   
2.
3.
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药物、手术或激光等方式降低眼压,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对治疗后眼压的控制、病情的缓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影响眼压和POAG病情发展的相关因素主要有饮酒、吸烟、运动、肥胖和饮用咖啡、茶等。本文主要就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在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给眼科医生提供相关信息,给患者提供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技术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107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48例56只眼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44例51只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前房、眼压、住院日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内浅前房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6.1%(9只眼),对照组为31.4%(16只眼);术后半年,眼压的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平均住院日,但对眼压的长期控制并不优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农村开展防肓治肓工作中的疗效。方法对346例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先天性白内障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者13例13眼,占4%;0.3≤视力〈1.0者149例149眼,占43%;0.05≤视力〈0.3者130例130眼,占37%;〈0.05者54例54眼,占16%。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安伞,切口自闭性能好,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例术后的早期观察,分析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方法经过病人的组织筛选、手术对象的确定、严格的术前检查,确定500例适合手术的白内障病人,视力在0.1以下,无全身及眼部手术禁忌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方式。结果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3的245例,<0.3而≥0.05的210例,<0.05的45例。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玻璃体脱出、虹膜损伤和前房出血等,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大规模短时间集中开展白内障手术,要有政府重视、严格的术前检查、先进的手术方式、严格的术后观察和相应的术后处理,重视每个环节,才能确保手术的成功。并应注重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