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惠军  张瑞  薛菊霞 《现代医学》2003,31(4):258-259
目的 探讨固定性内斜视的特征及手术矫正的效果。方法 12例患者均采用内直肌完全断腱术,同时做外直肌超常量截除,观察手术前、后眼位,外观,眼球运动及双眼视觉。结果 12例患者经内直肌完全断腱术加外直肌超常量截除术治疗后,眼外观及视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 固定性内斜视通过内直肌断腱术加外直肌超常量截除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石斛夜光丸联合氨碘肽滴眼液治疗玻璃体变性混浊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眼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人167眼,对照组100例151眼。治疗组口服石斛夜光丸6g,每天3次,再给予氨碘肽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对照组仅给予氨碘肽滴眼液滴眼,氨碘肽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均嘱患者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结果:①话疗组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为49.7%;②两组组内青年人有效率是84.7%,57.9%,老年人有效率是75.0%,46.9%。结论:①石斛夜光丸联合氨碘肽滴跟液治疗破璃体变性混浊,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氨碘肽滴眼液;②石斛夜光丸联合氨碘肽滴跟液治疗破璃体变性混浊对青年人的疗效优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野黄芩素经Akt/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信号通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的机制。方法构建视网膜神经RGC-5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野黄芩素组分别给与25和100 μmol/L野黄芩素,阳性对照组给予25 μmol/L拉坦前列素,设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以及RGC-5细胞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凋亡相关蛋白的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他组细胞增殖率、SOD、p-Akt/Akt、p-FoxO1/FoxO1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ROS、Bcl-2相关X蛋白(Bax)和Caspase-3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野黄芩素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增殖率、SOD、p-Akt/Akt、p-FoxO1/FoxO1和Bcl-2水平增加,细胞凋亡率、ROS、Bax和Caspase-3水平降低;且随野黄芩素剂量增加差异更为显著,但阳性对照组作用最明显(P<0.05)。结论野黄芩素可以抑制RGC-5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Fox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提上睑肌肌力低于5 mm的上睑下垂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后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内外联合入路方法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本组患者24例,40眼,该组病例中提上睑肌肌力为1~4 mm者20例,32眼(80%),术后1个月睑裂均闭合。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者4例,8眼(20%),其中有1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术中充分游离提上睑肌后发现肌力仍为0 mm,改行额肌瓣直接下移术;余3例中1例于术后3个月睑裂始闭合,2例睑裂于术后1个月闭合。结论:提上睑肌肌力于1~4 mm上睑下垂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提上睑肌肌力为0 mm的上睑下垂患者仍应当慎重选择该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治疗组于第1天即加用羟苯磺酸钙分散片,6个月后通过视力表了解视力情况及复查FFA,了解病变视网膜出血、水肿吸收情况。结果经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视力恢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分散片恢复视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7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放疗及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放疗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分别于放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测试,分析心理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情绪的影响.结果:放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心理护理使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支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防治.方法:252例(265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共有20例(7.5%)后囊破裂并有玻璃体脱出,分析后囊破裂的原因:后囊破裂与娩核有关2眼(后囊破裂的10%),与抽吸皮质有关15眼(后囊破裂的60%),与人工晶体植入有关3眼(后囊破裂的15%).结论:①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大多发生在手术中抽吸皮质的过程中.②手术中保持正常的前房深度,满意的低眼压,保持抽吸与灌注的平衡是保护后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CD64指数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炎症因子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白内障术后并发眼内炎患者为感染组(48例48眼),未发生眼内炎患者为对照组(50例50眼)。绘制ROC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血清SAA、HMGB1、CD64指数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诊断眼内炎中的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IL-1β、IL-17、TNF-α、SAA、HMGB1及CD64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感染组中出现前房积脓患者血清SAA、HMGB1及CD64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出现前房积脓者(均为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SAA与其IL-1β及TNF-α,HMGB1与TNF-α,CD64指数与IL-1β、IL-17、TNF-α均呈明显正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IL-17及TNF-α在诊断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中的效能均不高(均为AUC<0.750);血清SAA、HMGB1及CD64指数在诊断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中均有较高效能(均为AUC>0.750);各指标单独应用时,以CD64指数诊断效能最高[AUC=0.859,95%CI(0.756~0.963),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4%和57.7%)];SAA、HMGB1及CD64指数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各指标单独应用效果,其诊断效能最高[AUC=0.948,95%CI(0.892~1.000),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9%和88.5%]。结论 血清SAA、HMGB1及CD64指数在诊断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反映眼内炎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有望成为临床预测眼内炎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